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科外学生轮转麻醉后直言技术含量低,为什么不设置麻醉护士代替麻醉医生?

发布于 2022-11-02 · 浏览 3723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南河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19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mg

图片来源 | 丁香园app

最近在丁香园麻醉疼痛版块刷到一篇帖子,看到题目和内容,就感觉可能要火了,果然评论留言众多,没有令人失望的是,看到的更多的还是同道们激烈的抨击和反驳。

博主观点如上图所示,广大麻醉同胞们看到这篇帖子不炸毛是不可能的,但还是要冷静!先让我们深吸一口气,平静一下情绪。

下面派出青年麻醉医生『刚刚』来理性客观的分析(Battle)博主的观点。(画外音:哎,刚刚同学,你卷起袖子干嘛?别把肱二头肌露出来嘛!!

在辩论开始之前,有必要再次复习一下我国麻醉科发展的前世今生!

上世纪40年代去往美国留学的吴珏、谢荣与尚德延教授,在接受系统的麻醉培训后,于1950年先后回国在上海与北京的医学院附属医院创建专业的麻醉科与麻醉学教研室。

在此之后,包括北京的谭慧英教授、上海的李杏芳教授与天津的王源昶教授分别开办了许多批麻醉培训班,培养了全国各地的麻醉科医生,使现代麻醉技术更快的传播到全国大小医院,从此麻醉学科的杏林逐渐枝繁叶茂,这些老一辈的中国现代麻醉学先驱为我国麻醉科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最开始的麻醉组、麻醉科到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再到刚刚起步的麻醉治疗学,近一百年的发展是每一个麻醉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奋斗结果。

发展早期麻醉科承担了临床麻醉、重症治疗和疼痛诊疗三个方向的任务,也就是『麻醉=麻醉科+疼痛科+重症医学科(ICU)』。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理念的革新,ICU和疼痛科先后单飞成为独立的临床科室,在各自的领域蓬勃发展。

虽然这两个“弟弟”成长的越来越迅速,但是老大哥的江湖地位还在,尤其随着外科的迅猛扩张,麻醉科在医院仍然占据着无法替代的位置。下面正式和这位博主进行线上交流。

Battle 1麻醉技术含量低

首先感谢博主对于麻醉工作强度的感同身受,对于麻醉内涵(围术期管理的临床思维)给予了认同。但是博主仍然提出了临床麻醉技术含量不高的观点。

对此首先问一下,博主在麻醉科轮转都经历过哪些麻醉技术?按照一般经验来看,每天接触最多的无非是病情稳定的择期手术病人,博主所谓的麻醉技术可能是静吸复合麻醉、面罩吸氧、流程化的给药、单腔气管插管、简单调控一下循环、手术结束拔管送病人,一台手术的麻醉宣布结束,甚至不需要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或是中心静脉置管等操作。

『So what?』这些确实是临床麻醉的范畴,甚至是麻醉的日常,但绝不是麻醉的全部,更不能代表临床麻醉技术。就像阑尾切除术和胆囊切除术是普外科的日常,但代表不了普外科临床技术含量一个道理。

麻醉医生的学习范围不仅包括自身专业的临床麻醉学、麻醉生理/药理学、麻醉解剖学以及重症治疗学等内容,还要熟知内外妇儿、生理生化病理等基础和临床学科。毫不夸张地说,一个麻醉医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可能要学一辈子。

你可能看到麻醉医生在诱导之后就坐在那里“无所事事”甚至还能玩玩手机,但责任不在旁观者身上,你可能不了解在此过程麻醉医生的心理活动有多丰富,在他们心里早已经熟知多种预案去应对出现几率并不高的突发状况,甚至是生命危机,表面上看似『漫不经心』,恰恰是基于拥有丰富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的表现。

在工作上,一个资深且优秀的麻醉医生,所掌握的麻醉技术其实很多,而且要水平过硬,经验丰富,胆大心细。就拿看似最简单的气管插管来说,对于绝大多数病人的插管当然非常轻松,但是遇到插管困难或者通气困难的病人,尤其是在面临缺氧的紧急情况下,要想安全的把气管导管送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可能需要两三个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一起协作才能完成。

而且当急诊科和ICU的医生遇到插管困难,往往需要麻醉科的协助,这才是真正展现临床麻醉技术的关键时刻

临床麻醉技术往小了说是操作,往大了说其实是麻醉管理,一些简单的操作培训一段时间就能学会,但是麻醉管理却需要长年累月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越是经验老道的麻醉医生,越是感觉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因为在生命面前,容不得半点闪失。

Battle 2麻醉护士实施操作可行吗?

麻醉护士实施操作可以吗?我想只要操作得当,流程合规,没什么不可以的,操作技术就是熟能生巧的过程,有些经验丰富的护士老师做操作比一些年轻医生还要强这也是事实。

但是这也存在问题,每一项临床操作的学习都需要一个过程,都有个长期的学习曲线,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孰强孰弱大家心里都有答案。此外,麻醉的很多操作属于有创操作或者专业性很强的技术,需要一定的资质才能完成,不是一句简单的猜想,想做就能做。

最后就是,博主是把操作和临床思维分开而论了,在临床工作中临床思维和临床操作是两条腿走路,二者缺一不可。理论基础指导临床操作,麻醉护士并没有像大部分经历过本硕甚至博士学习过程的麻醉医生那样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规范化培训,临床操作与医生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另外,临床工作中不同情况的病人所选的操作是不一样的,在这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出现问题了如何分析并且尽快处理,这些都与临床思维和临床决策息息相关,绝不仅仅只是照葫芦画瓢,有模有样的做个操作就可以的。

最后想告诉博主的是,中国早就开始培养麻醉护士了,而且是手术室重要的工作岗位,同时也是麻醉医生的得力助手,在麻醉领域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包括上手一些合规合理的操作。

麻醉护士的工作包括准备麻醉药品及耗材患者入PACU后的监测与管理术中监测仪器的自检与维护以及术后随访工作等等。

就拿最常见的工作来说,全身麻醉患者在术后转运至PACU后,麻醉护士会密切监护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然后持续监测,直到患者达到标准后才将他们转运回病房,在回病房的路中,他们也会全程守护。麻醉护士的设立大大提高了手术室的运转效率,保证了患者苏醒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麻醉护士和麻醉医生的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并不会与麻醉医生本来的工作相冲突,更不会有“抢饭碗”这一无稽之谈的说法!不要轻易用自己的业余去评判别人的专业,无知又可笑!麻醉医生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而麻醉护士有着细腻的观察以及护理工作者对病人独有的耐心。

麻醉护士存在的意义应该是和麻醉医生互相配合,为每一位患者带来更加舒适安全的麻醉体验,而不是谁去替代谁。

Battle 3 由重症医学代替麻醉医生

麻醉医生由重症医生担任,只需要处理术中异常情况和部分复杂的临床操作。博主说的这句话,不仅反应了自身不了解麻醉科,而且还不了解重症医学科。

暂且不谈临床麻醉管理和危重症诊疗的专业差异,挑一个重症医生能不能做好麻醉。就人力而言,感觉重症医生比麻醉医生还要荒。请求楼主看一看重症医学科的医护规模,再去手术室看看麻醉医生的规模,到底谁可以替代谁的工作?谁可以兼顾谁的工作?

等着人数本就不多的重症医学科医生来兼职处理麻醉意外,怕是穿过长长的手术室走廊,走到病人跟前的时候,已经阴阳两相隔了。

本就是滑稽之谈,没想到又滑稽的谈了这么多,散了!

参考文献

[1]赵秀芳,康荣.我国麻醉护理学科建设现况及未来发展趋势[J].循证护理,2021,7(04):489-493.

[2]Ray WT, Desai SP. The history of the nurse anesthesia profession. J Clin Anesth. 2016 May;30:51-8. doi: 10.1016/j.jclinane.2015.11.005. Epub 2016 Feb 21. PMID: 27041264.

最后编辑于 2022-11-02 · 浏览 3723

5 9 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5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