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患者麻醉管理
感染性休克患者麻醉
1. 病理生理
肠梗阻/感染休克----肠淤血===酸中毒/氧化应激/微循环障碍/能量代谢障碍---肠屏障损伤---细菌/内毒素移位---SIRS----MODS
感染性休克心血管系统改变:低血容量,血管扩张,心肌抑制
2. 麻醉需考虑的问题
2.1 术前评估---整体观念
手术风险评估--心脏功能评估---肺功能评估
2.2 麻醉方法选择:全麻
l 感染性休克患者,除创伤较小/浅表的清创引流术可在局麻或区域阻滞下进行,其他手术均选择全麻
l 椎管内麻醉使小动脉和小静脉扩张,静脉回流减少,心排量骤然下降,常导致难以纠正的低血压,同时感染性休克患者常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增加硬膜外血肿风险,所以现在已禁用。
2.3 麻醉管理要点
肠屏障的保护,感染性休克的处理,肺保护策略
3. 感染性休克
3.1 定义:
l 临床上有明确的感染
l 有SIRS存在
l 收缩压《90mmHg,或平均动脉压《70mmHg,或较原基础下降》40mmHg至少一小时,或血压依赖输液或药物维持
l 组织灌注不良的表现
l 符合以上三条,即可诊断
3.2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诊断标准
1) 感染:已证明或疑似的感染
2) 体温》38或体温《36
3) 心率》90次/分或大于同年龄的正常心率的2个标准差
4) 呼吸》20次/分或PaCO2<32mmHg
5) 血白细胞》12000/mm3或《4000/mm3
4. 感染性休克的处理
4.1 液体复苏:一旦发现低血压或乳酸性酸中毒即要开始复苏,血乳酸》4mmol/l,是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
4.2 液体复苏头6小时要达到以下目标:
l CVP: 8-12cmH2O
l MAP>65mmHg
l 尿量》0.5ml/kg/h
l SVO2>0.7
l 如果CVP达标,但氧饱和度不达标,输红细胞直到HCT>35%
4.3 液体首选:
l 晶体液+白蛋白,
l 建议不用羟乙基淀粉(因为乳酸钠零虽含有与血浆相近的电解质,但是为低渗液体,加重体液丢失,影响凝血,加重肾功能负担)
l 休克纠正前尽量不用含糖液体
l 初始液体复苏量》1000ml晶体液,至少在第4-6小时内补充30ml/kg 液体量
l 液体复苏中进行容量负荷试验,监测指标:脉压,动脉压,心率变化,SVV,CO
l 如果以血乳酸升高为足足低灌注的指标,应尽快恢复使血乳酸恢复至正常水平。如24小时不能降低,生存率《50%
4.4 血管收缩压
l 当恰当的补液试验仍不能提升血压时
l 在面临威胁生命的低血压时,允许在低容量尚未完全纠正的输液期间给与血管收缩药
l 首选:去甲肾上腺素(2mg配50ml生理盐水,5ml/小时静脉泵入),以肾上腺素为优先替代选择(加用或代替)
l 对于给与足够液体复苏和大剂量常用血管收缩药后的顽固性休克,可用血管加压素(成人,0.01-0.04单位/min)
4.5 正性肌力药物的选择
l 多巴酚丁胺:对已接受足够液体复苏而心排出量仍低的病人,可以使用1-20ug/kg/min
l 合并低血压时,则联用血管收缩药(去甲)
l 洋地黄:可改善心衰症状,但不能提高生存率
l 利尿剂: 降低前负荷,改善胃肠道淤血,减轻呼吸困难
l 肾上腺素:以上药物无效时使用,不是首选
4.6 血制品
血红蛋白《70g/l,输注红细胞,维持红细胞水平70-90g/l
如凝血异常,但不准备有创操作,不建议输入新鲜冰冻血浆
不建议用抗凝血酶治疗感染性休克
当血小板《5-30*109 并存在出血风险时,可输入血小板
5.麻醉中管理:
5.1肠屏障保护
手术:解除肠梗阻,恢复肠道血流/清除感染灶
药物:抗感染/自由基清除/改善微循环
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
5.2肺保护性通气
小潮气量6-8ml/kg, 平台压《30cmH2O,最佳PEEP,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5.3内稳态的维护
血气:调整内环境,调整电解质
5.4监测:
l 术前尽量建立动脉测压和中心静脉
l 动脉血压,心率,血气,氧饱和度,血糖,CVP
l 血糖,连续监测2次血糖》10mmol/l,使用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建议血糖控制在6-10mmol/l。术中持续监测,避免低血压造成严重伤害
5.5 低体温的危害:伤口愈合差,肺部感染,苏醒延迟,心脏事件,凝血异常,深静脉血栓
6. 术后管理:
l 呼吸支持
l 预防和控制呼吸道炎症急性发作
l 预防多器官功能不全
最后编辑于 2022-10-16 · 浏览 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