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毕业拿学位和升职称,我该不该一稿多投?【做科研的大师兄】

接版主WOrange的七月偶尔话题第1期——文章可能来不及见刊,一稿多投可以不?
这里想整理汇总一下关于一稿多投个人的一些看法和经历。
不论对于硕博毕业拿学位、还是医生和科研人员的职称晋升,都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稿件的接收发表,然而我们到底该不该为了毕业拿学位和升职称,而提倡一稿多投?当然是不该的。如果不该,理由是什么,又能采取什么措施实现文章的按时接受呢?本文分享一些个人观点和经历。
看待一稿多投这个问题需要两个角度:
其一,投稿者角度。有时为了按时拿到学位、实现职称晋升,需要在规定时间之前完成文章接收发表,然而把稿件投给杂志社之后,时间控制的主动权就完全交给了杂志社决定,而投稿时间的长短根据编辑不同、审稿人不同和稿件内容质量不同,时间变数非常之大,所以才导致投稿者的焦虑,并诱发想要一稿多投的心理。所以从投稿者角度,一稿多投的诱因可能是杂志社的不够负责任,时间过于拖延,使得一稿多投变得合理化。
其二,杂志社角度。杂志社面对海量稿件的情况下,编辑和审稿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对每份稿件进行甄别、审查、评阅等。如果一稿多投,则相当于多个杂志社的编辑和审稿人正在进行重复的工作,浪费了学术评估资源,对于其它稿件就得推迟,甚至导致其它稿件拒稿。同时,一旦一稿多投的稿件被多个杂志接收,除了选择一个杂志发表外,必然导致剩余多个杂志发表和审稿计划的混乱,毕竟已经占据了其它稿件可能发表的机会,所以不论对于其它投稿者还是杂志,一稿多投都是不合理的。
通过以上两种视角,相信大家应该明白,一稿多投对于个人可能有些益处,但总体上看,其害处其实远大于益处,如果人人都习惯一稿多投,那最终被耽误的其实还是自己。所以一稿多投才会被定义为学术不端行为。
个人建议,当投稿者面临拿学位和升职称需要稿件在规定时间之内接收的话,可以自己多盯着时间节点,通过不断保持与编辑或杂志的邮件沟通,推动审稿进度,必要时,可以讲明自己稿件需要加快审稿的具体缘由,而非一稿多投!
个人经历是,博士毕业前为了按时拿学位,也是一时萌生了一稿多投的心理,然而还是被导师及时制止,而后为了加快审稿进度,便通过与杂志社保持频繁邮件沟通并说明该文章对个人的紧急需求,这确实会在一定能程度上促进稿件的进度,和一稿多投相比,这种正当沟通可能反而更能促进稿件在要求的时间内被接收!
还有一点值得提醒,并不是只要自己偷偷地一稿多投就不会有人知道,因为每个投稿人都是如此想法的,而且一稿多投很容易被发现,一旦发现,可能该杂志及其旗下的其他杂志都会将投稿者团队甚至单位拉黑,害人害己,后果严重!
以上是个人一些观点,欢迎园友交流~
最后编辑于 2022-07-08 · 浏览 5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