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研的大师兄】读懂文献,写好标书系列-开篇

关于读文献,前帖已经为大家介绍了基本原则
并在文中提到过文献精读需要回答以下六类问题:
- 该研究是如何进行课题切入的(选题)?
- 组学数据如何进行挑选的(数据分析)?
- 研究机制如何进行锁定的(逻辑关联)?
- 调控模式如何进行架构的(整体架构串联)?
- 研究模型如何选择的(模型)?
- 调控关系如何证明的(因果论证的逻辑严密性)?
通过以上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读文献需要关注的整体框架,其实质和写出一份好标书的本质要求完全一致。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读好文献,习得写出一份好标书的能力!
首先说明,此处读文献,不是泛读、跳读,而是精读。
精读也并非逐字逐句读完,看懂作者各个图表就了事,而是应该分为几个层次:
- 通读:明确文字及图表内容;
- 解析:厘清逻辑先后、递进、并列关系;
- 质疑:对每一步逻辑关系提出疑问,Why?并从文中找到依据;
- 内化:前三层次之后,便可以对整个研究的选择切入,逻辑证明思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这便是我们精读文献需要内化的精华。
那么,如何通过精读文献,学习写好标书呢?
大师兄将首次尝试以文献精读要回答的六类问题为框架,分系列,结合具体文献解析。
本篇为“读懂文献,写好标书系列”开篇简介,后续将通过该系列尝试每篇聚焦六类问题之一,结合具体文献内容,逐一探讨,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