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且亭读医笔记: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发布于 2022-06-24 · 浏览 2848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南河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31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是发作性运动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以突然运动诱发短暂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由于相对少见,PKD易被误诊为癫痫或其他发作性疾病,给临床医生的诊治带来挑战。


2022年1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组织编写了《中国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诊治指南》,就PKD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遗传咨询进行了详细阐述。





1



PKD定义



PKD又称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以随意运动引起的阵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和肌张力障碍为特征,是发作性运动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


PKD多以儿童期起病,青春期发病频率增高,依据是否有家族史,分为家族性和散发性PKD。





2



PKD病因



  • 原发性PKD主要是由于PRRT2和TMEM151A基因突变导致,极少数患者也可能检出KCNA1基因突变。


  • 继发性PKD原因包括多发性硬化、头部外伤、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





3



PKD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PKD常在儿童期或青少年期起病,发病年龄从4个月至57岁,其中以6-16岁最常见,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


2.发作频率:个体差异较大,发病初期发作次数较少,青春期明显增多,多数患者在20岁左右发作次数减少,在30岁后极少发作甚至停止发作。


3.发作时长:发作时长短暂,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对于发作持续时间过长者,需排除其他原因导致PKD样发作。


4.发作诱因与先兆:运动状态突然改变是PKD发作最常见的诱因,精神紧张、焦虑等会使发作症状加重,部分患者在发作前可能出现感觉先兆。


5.发作形式:发作时表现为肢体和躯干的不自主运动,如肌张力障碍、舞蹈样运动、扭转痉挛、投掷样动作等,以肌张力障碍和舞蹈样动作最为多见。


6.伴随症状:发作时患者意识清晰,能正常进行对话。部分患者在婴幼儿时期可能发生过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婴儿惊厥伴阵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热性惊厥、癫痫等,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发育迟滞、智能减退、语言功能障碍、自闭等。


7.神经体征:发作时为不自主运动表现,发作间期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8.是否携带PRRT2基因致病变异:


  • 携带者:以双侧发作为主,起病年龄更早,发作持续时间更长,更容易伴有婴儿惊厥发作。
  • 不携带者:以单侧肌张力障碍表现为主,发作持续时间较短。




图1:PKD诊治流程图






4



辅助检查



推荐意见:


PKD患者血常规及生化检查、焦虑抑郁量表评分、脑电图、颅脑影像学检查一般正常,但建议完善这些检查,以排除继发性PKD可能。当临床怀疑PKD时,建议完善基因检测帮助诊断(I级推荐,B级证据)





5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推荐意见:


1.突然运动或改变体位诱发的不自主运动,包括舞蹈症、肌张力障碍、手足徐动症等,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min,发作时意识清晰,发作间期神经系统体检正常(I级推荐,B级证据)


2.排除其他脑部病变等继发性因素。


3.小剂量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疗效显著(I级推荐,B级证据


4.基因检测结果确定患者携带PRRT2或TMEM151A基因致病变异(I级推荐,B级证据)


符合1-3,临床诊断PKD;符合1-4,基因诊断PKD;符合4,为PRRT2或TMEM151A基因致病变异携带者。


鉴别诊断:


PKD在临床上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癫痫、发作性非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发作性持续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先天性肌强直、心因性疾病及假性发作、继发性PKD样发作等,具体鉴别思路见下表。


表1:PKD的鉴别诊断







6



治疗



推荐意见:


1.原发性PKD患者,尤其当检出PRRT2基因致病变异时,首选小剂量卡马西平(50-100mg/d)或奥卡西平(150-300mg/d)治疗(Ⅰ级推荐,B级证据)


2.药物治疗期间应坚持每天服药。症状改善并稳定后,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的用药频率可适当减少,改为间隔1d或2d服药(Ⅰ级推荐,B级证据)


3.若患者对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过敏,可尝试左乙拉西坦或托吡酯治疗(Ⅰ级推荐,C级证据)


4.PKD发作多在30-40岁后自行缓解,无需终身治疗(Ⅰ级推荐,C级证据)



表2:PKD的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国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诊治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年1月第55卷第1期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hsjk202201003


本文首发: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本文作者:Liny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848

回复13 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