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生理


一、机械通气的应用
1、目的:
(1)缓解缺氧
(2)改善二氧化碳潴留
(3)缓解呼吸肌疲劳
2、相对禁忌证:
(1)自发性气胸未建立胸腔引流前或合并纵隔气肿;
(2)肺大泡合并呼吸衰竭;
(3)大咯血或严重活动性肺结核;
(4)出血性休克未补充血容量前;
(5)多发性肋骨骨折,断端未固定者。
二、机械通气基本原理与模式
1、机械通气基本原理
(1)机械通气示意图

(2)呼吸运动方程


图为容量控制的呼吸运动方程,压力P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为呼吸道阻力,等于流速(flow)×阻力(R);第二部分为吸气末暂停时的气道压力,称平台压(Pplant,Ppl),约等于吸气末肺泡内压力,受潮气量、肺顺应性、呼气末正压(PEEP)、病人吸气努力的影响;第三部分是PEEP。

上图为潮气量对平台压的影响。

上图为PEEP对平台压的影响。

上图为肺顺应性对平台压的影响。
(3)驱动压和跨肺压

由上图可以得出,驱动压等于平台压减去PEEP,或者等于潮气量除以肺静态顺应性。注意:呼吸机显示的平台压、peep可能并非实际压力值,要在抑制自主呼吸后分别进行吸气末阻断、呼气末阻断再测定。有内源性peep的时候,要测定总peep。

如上图,驱动压包括跨肺压和跨胸壁压两部分;肺损伤主要考虑的是直接作用在肺的压力,即跨肺压;跨胸壁压取决于胸壁弹性阻力,主要受到肥胖和腹高压两个因素的影响,肥胖的病人胸壁弹性阻力高。

如上图,保护性肺通气策略的重点:
①将潮气量设置在6-8ml/PBW(理想公斤体重);但对于肺顺应性较好的病人,潮气量的限制不一定非常严格,2000年一项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的针对ARDS患者的研究中,小潮气量确实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是当顺应性>0.62/kg时,分别设置常规潮气量和小潮气量,这两组患者病死率没有显著差异;另外,小潮气量若不能满足患者通气需求,也容易引起人机对抗,需要使用更大剂量的镇静镇痛药物、肌松药;小潮气量也易导致肺泡的塌陷。
②监测驱动压,要求驱动压小于15cmH2O;驱动压考虑了潮气量和顺应性的影响,更为全面;研究显示,驱动压与病人的预后、病死率相关,而非平台压。但对于肥胖的病人,若将驱动压严格设定在15cmH2O以下,部分驱动压用于克服胸壁弹性阻力,跨肺压实际上较低,会限制潮气量的设置。因此,跨肺压为导向的机械通气参数设置适用于胸壁顺应性差的病人,要求吸气末跨肺压≤25cmH2O,避免气压伤;呼气末跨肺压>0cmH2O,避免萎陷伤。
③监测平台压,要求平台压小于30cmH2O;测定平台压,要在病人没有自主呼吸的时候,进行吸气末阻断。
2、机械通气模式分类
(1)按吸呼气转换方式(定压、定容)

容量控制通气(VC):通气过程中潮气量恒定,可进一步控制分钟通气量和二氧化碳清除率;气道压力随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变化而变化,升高直到流速终止。
压力控制通气(PC):通气过程中气道峰压恒定,初始流速高,后流速逐渐降低维持恒定气道压;潮气量随肺顺应性和气道阻力变化而变化。
(2)按是否需要病人的触发
(3)按患者和呼吸肌承担呼吸功的多少
三、机械通气对机体的影响
1、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2、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对右心前负荷的影响

(2)对左心前负荷的影响

ITP指胸腔内压。
(3)对左心后负荷的影响

(4)对右心后负荷的影响


(5)对心脏的整体影响


最后编辑于 2023-01-11 · 浏览 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