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11.术后发热(处理&思路整理)
处理
- 明确病因:详细了解病史,完善体格检查,寻找线索
- 感染:完善检查、明确部位
- 监测体温和白细胞,进一步查找发热原因,并做详细的体格检查
- 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提示肺部原因,应进一步仔细听诊寻找啰音。
- 及时观察手术切口看看有无红肿、渗液,输液部位有无蜂窝织炎的表现。
- 进一步的检查包括胸片、痰培养、尿液分析、血培养、腹部CT等等。
- 积极处理原发感染灶,控制体温,加强抗感染治疗,感染控制后,体温自然恢复正常。
- 非感染:体温高低、体温升高时间、规律
- 明确非感染因素:排除有无组织缺血或梗死、血栓形成、排异反应、心脑血管疾病、输血反应、药物热、麻醉引起的恶性高热、基础疾病等
- 单纯术后吸收热
- 体温38.5℃以下,可予以物理降温,如采用温水擦浴降温
- 高于38.5℃,病人感到不适时,可采用物理降温联合用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1-2日)。
- 对症处理,严密观察。多饮水,必要时补液。
思路整理(临床经验不足,如果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 1.判断术后发热时间,预估可能发生的原因
- 2.饮水+体温复测(同一测量方式)
- 3.确定发热+物理降温
- 4.同时结合病史、体征、专科检查、发热时间明确原因+热型
- 根据体温高低、病史、体格检查、专科检查
- 明确生理性和病理性
- 明确感染和非感染
- 非感染:找诱因
- 感染:找部位
- 关注排便情况
- 5.38.5°C分界
- 小于:术后吸收热不用药,存在潜在基础疾病对症处理
- 大于等于:完善检查、明确原因、积极处理
- 长时间发热且找不到原因
- 内科会诊
- 感染科介入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