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身边的好医生丨邹冬玲:乐此不疲与妇科肿瘤“打交道”

发布于 2022-01-20 · 浏览 853 · IP 重庆重庆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108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mg

夫医道者,以济世为良,以愈疾为善—— 孙思邈


- 开栏语 - 

有大医挂帅,志达新纪;更群英担纲,襟抱杏林。近年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坚持“人才立院”办院思想,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机制,引进、培育了一批领军人才、高端人才,涌现出了一系列技术精湛、仁心仁术的专家。在西部肿瘤防治事业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践行着医院“向善向上 尚德尚学”的核心文化,书写了救死扶伤的感人诗篇。


我们以《身边的好医生》专栏的形式,陆续展示这些医者风采。本期人物为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主任邹冬玲。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身边的好医生 丨邹冬玲:乐此不疲与妇科肿瘤“打交道”。


(点击播放视频)

previewplay video



Part 01. 人物简介


◆ ◆ ◆ ◆



img


- 邹冬玲-


学位/职称/职务: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主任,博士,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卫健委医学高端后备人才,美国希望之城国家医疗中心访问学者,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癌症研究所访问学者。


■学术任职: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医促会妇产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妇科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妇科肿瘤临床研究学组组长等职务。


 专家擅长:卵巢癌、宫颈癌、阴道癌、内膜癌等高难度手术治疗,对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个体化治疗有独到见解。


■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Part 02. 从医感悟


◆ ◆ ◆ ◆



“对于医生来说,面对的所有患者可能都是过客,而对于患者来说,所遇的那一位医生很可能改变她们的一生。”



img



“对于诊治妇科肿瘤的医生而言,手术做得漂亮那仅仅是基础与入门,综合科学的治疗、全程先进的管理,经得住长时间考验,活得又长又好的患者才是最好的口碑。”


img


“帮助病患解除痛苦,不仅要让患者活得长,还要活得好。”从医十七年,邹冬玲初心不改,一直坚守这个信念。为此,在与妇科肿瘤打交道的路上,她十年磨一剑,乐此不疲地在思考、学习、实践和研究中厚积薄发、精进医术,只为帮助更多患者解除病痛。


“患者可能是医生的过客,医生则是改变患者命运的人。”


回首从医路,邹冬玲说,小时候住在姨妈家,姨妈是医务工作者,她的童年记忆少不了白大褂的身影与消毒药水的味道,这也让她在那个时候就就萌生了对医生这个职业的崇拜,希望自己长大后也能成为白衣天使。


img


2000年,邹冬玲高考以特等奖学金考入重庆医科大学,开启了医学生涯。2005年7月,大学毕业的邹冬玲进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刚开始临床工作,看到许多年纪轻轻的女性身患恶性肿瘤,为了求医倾其所有,她内心五味杂陈。但也慢慢明白,只有练就一颗坚强的心,练就解除病痛的医术,方能给予患者信心,帮她们度过抗击病魔的难关。



img



“对于医生来说,面对的所有患者可能都是过客。而对于患者来说,遇到的医生则可能改变她们的一生。”邹冬玲坦言,这句话一直深深地鞭策着她不忘初心,做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好医生。她希望每一位妇科肿瘤患者,都能拥有看似远离她们的美好人生,能重返家庭,重返社会。


邹冬玲说,做一位医术精湛的外科医生,手术技巧是基础。而提高技巧,除了老师的带领,还需要自身的悟性与努力。“比如,这台手术步骤该怎么样,每一步注意哪些细节等,这些在手术前要充分的评估和思考,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术中的灵活应变能力常至关重要。”



img


凭借先天的天赋与后天的努力,邹冬玲得到了科室前辈的指导与认可。在参加工作的第4个月,她就接受了人生第一台手术的主刀训练。“除了常规手术,临床上高风险、高难度的恶性肿瘤手术,我也积极学习。”邹冬玲回忆,才开始开始学习卵巢癌上腹部手术时,因涉及到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胸外科等多学科领域,需要进行MDT讨论共同参与手术。术中,她关注每个流程的解剖演示,这让她逐步掌握了相关手术技能。


“竹子最开始生长缓慢,但突破自己就能迅速成长。”


img


为了在妇科领域不断深造,2010年,邹冬玲开始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她看来,学习最重要的是有目标、有策略,能耐得住寂寞、放得好心态。“竹子用了4年,仅仅长了3cm,但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的生长。每个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与付出。”多年的磨练,邹冬玲养成了小草般的性格,虽然平凡渺小,但是坚韧不拔。


2016年底,邹冬玲通过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110人才工程”,分别到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癌症研究所和美国希望之城国家医疗中心访问学习。她收获满满,“在研究所,我学习了最先进的研究方法,最创新的研究设计,最严谨的研究态度;在医疗中心,不仅吸收了高精尖的理念与技术,更目睹了科学全面的管理等,也促进我回国后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开展。”


img


目前,妇科肿瘤中心在研项目共有92项,这样的数量在国内众多妇科肿瘤平台都是屈指可数的。其中,邹冬玲牵头了国内多中心关于宫颈癌和卵巢癌的临床研究项目,除了为妇科恶性肿瘤提供挽救性治疗外,也在探索常见肿瘤的最佳临床治疗路径。“现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更新和进展非常快,这得益于无数科学而严谨的临床研究带来的突破。”


“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获益,这就是我们做临床研究的初衷。”邹冬玲说。


“手术做得漂亮只是基础,患者能活得又长又好才是目标。”


经过系统的培养和学习,目前邹冬玲擅长开展卵巢癌、宫颈癌、内膜癌、复发恶性肿瘤等高难度开放手术,以及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单孔等微创手术。“掌握开腹、腹腔镜、机器人等全面的手术技巧,就能做到患者适合什么手术,我们就用什么手术;如果技术不全面,就只能给予她们医生擅长的手术,而这不一定都能让患者获益。”


img


临床上,如何选择手术、放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方式的运用,为不同病情的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治疗,这非常考验临床医生的诊治水平。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是艺术。邹冬玲的原则是,用最少的治疗方式,给患者制订最佳治疗效果的方案,不给患者无谓的叠加治疗,避免让他们承受过多的治疗费用与可能的并发症。


3年前,51岁的陈晴(化名)因不规则阴道出血等症状到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结果不幸被诊断为局部晚期宫颈癌。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首选治疗方式并不是宫颈癌根治术,更不是新辅助化疗。考虑到陈晴已经是宫颈癌IIIc1r阶段,病情并不乐观,邹冬玲为她制订了两个治疗方案。一是选择同步放化疗,二是做手术分期,把清扫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进行病理评估后,再做精准的放化疗。


“之所以制订第二种方案,是因为宫颈是一个非常好的放疗剂量的接收器官,一旦给患者做规范治疗就会有好的结局。所以,手术分期时只切除淋巴结而保留子宫,可以让患者在放疗定位时有更加精确的靶区,更重要的是比切除子宫相比可以提升患者预后,让患者活得更长。”听了邹冬玲详细的解释,陈晴选择了第二种治疗方案,并在邹冬玲陪伴下与奋力病魔抗争,如今3年过去,病情持续完全缓解。



img


“对于妇科肿瘤的医生而言,绝不仅仅是某台手术做得很漂亮,就能获得患者口碑,而是治疗结果经得住长时间的考验,患者能活得又长又好。”邹冬玲说。对于西部地区宫颈癌HPV病毒分型分布的研究,邹冬玲代表中国在美国ASCCP会议上做了全英文报告。


“只有不停学习,不断更新认知,才能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选择。”


因长期从事妇科恶性肿瘤病因学、个体化诊治相关研究及临床一线工作,如今的邹冬玲非常擅长卵巢癌高难度的手术治疗、综合治疗,尤其对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及全程管理有独到见解。


img


相比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在妇科常见恶性肿瘤手术中,卵巢癌的手术可以说是最难的。邹冬玲说,卵巢癌每一次手术的彻底性都非常重要,这个癌症特别容易播散性转移。因此,手术时间通常很长。“但如果医生在手术台上多站一个小时,尽可能切除干净,患者生存时间会延长许久。”


邹冬玲的坚持得到了业内前辈专家和广大患者的一致认可,从西藏、甘肃、新疆、云南、贵州、陕西等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卵巢癌患者越来越多。此外,妇科肿瘤中心加强对妇科恶性肿瘤的基因检测及分子分型管理。随着经验的积累,科室在业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2019年12月,邹冬玲代表中国参加韩国妇科肿瘤年会,就妇科恶性肿瘤基因检测指导临床的现状,做了全英文大会报告。


“活到老学到老,不管是临床、还是科研教学,医生只有不停学习与坚韧不拔,不断更新自己在医学上的领悟,才能不断地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选择。”邹冬玲说。


最后编辑于 2022-01-20 · 浏览 853

1 4 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