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第354天的小收获——腮腺Warthin瘤
患者,男性,55岁,左侧腮腺肿物十年余,因“2型糖尿病”入院完善检查,超声图像如下:

左侧腮腺内低回声团块,内可见多发无回声区。


低回声团块内血流信号较丰富,呈门型血供。
超声提示:左侧腮腺内实性占位,性质待定。
病理结果如下:

腮腺肿瘤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为混合瘤(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Warthin瘤、淋巴乳头状囊腺瘤)。
腮腺腺淋巴瘤:又称为淋巴乳头状囊腺瘤或Warthin瘤,第2常见的腮腺肿瘤,约占腮腺肿瘤的6%~10%。多发于老年男性(50-70岁),多有吸烟史,肿瘤大多生长缓慢,病程长短不一,肿块有消长史,绝大多数肿瘤位于腮腺后下极,表面光滑,质地较软,有时有弹性感,常呈多发性,约有12%病人为双侧腮腺肿瘤,也可单侧多发。
(注意:腺淋巴瘤与淋巴瘤虽只差一字,但是其良恶性确截然不同,淋巴瘤为恶性肿瘤,腺淋巴瘤为良性肿瘤。)
以往认为腺淋巴瘤与男性高龄吸烟者相关,其主要与吸烟有关(与其发病机制有关),以往认为男性高发这应该是得益于男性吸烟比例比较多,对于“否认吸烟史”的,尤其是女性要注意询问其被动吸烟史。其发生机制其中之一:腮腺导管上皮迷走于淋巴结并异常增殖形成,异位的导管闰管细胞和基底细胞可位于腮腺内或者腮腺周围淋巴结内,烟焦油中的化学物质作用于淋巴结中迷走的腮腺组织,导致这些组织化生。由于腮腺后下极淋巴组织最为丰富,因此绝大多数腺淋巴瘤发生于腮腺组织后下限,该病基本不发生在无腺内淋巴结的其它涎腺,这是对该理论的有力支持。
超声表现:形态规则,边界清,圆形或椭圆形,无分叶,内部回声较混合瘤低,分三型:
I型囊实间隔型:内见线状强回声分隔,呈网格状(特异性高,敏感性低);
II型均匀实质型:均匀实性回声;
III型囊性变为主型:表现为I型或者II型内部局限性无回声,囊实性成分境界清晰(蜂窝状无回声:特异性高,敏感性低的指标)。
CDFI:大部分肿块血流较丰富,比大部分腮腺肿瘤血供丰富,典型的呈淋巴结样的门型血流:呈分支状走行,从瘤体一极向内部树枝样散开,走行规则无扭曲。
总结:长期吸烟史对腺淋巴瘤诊断非常重要,否认吸烟史的要注意询问被动吸烟史,多发、位于腮腺下极是其特点;网格样及蜂窝样回声是本病较为特异指标,但是敏感性不高,血流特点是超声上区分腺淋巴瘤和混合瘤敏感性、特异性最高的指标,但是与淋巴瘤难以区分。
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