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急性下肢跛行的治疗(中医治疗)
查看病例
最近处理了2例急性下肢跛行的患儿。
急性下肢跛行(非外伤),突然出现单侧下肢活动不畅、跛行、甚至站立不稳的。
以往在我们本地,包括本地上级医院,包括大部分患儿家长,都一致形成一个诊断名称,''脑动脉炎''。我一直对这个诊断持怀疑态度。也查询过相关资料,也咨询过上级老师,给的意见也都不统一。
这个病在治疗上,平时无论是上级医院,或者本地医院,都是以消炎(即抗菌药)加用活血化瘀药物(丹参注射液之类),营养支持药物,总有效率并不高。
最近刚好遇见2例患儿,我想了想放弃了我那不太明确的临床思路,改用中医进行一下治疗。
案例1:患儿3岁4月,1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住院前1天出现站立行走不稳,行走时有随时跌倒的可能,可明显看到右侧下肢支撑力不足,且患儿恐惧走路,一直让家长抱,不愿意下床。查右侧下肢无明显异常,无压痛。本例患儿是在我科住院治疗3天后治疗欠佳。
案例2:患儿3岁1月,于下午休息后突然出现右侧下肢行动异常,观察行走时,可明显看到右侧下肢跛行,下肢有轻微的压痛,无其他明显异常。本例患儿系当天门急诊
我以下肢痿痹为诊断,两个案例均行针灸治疗,取太冲、足三里、梁丘、血海(均患侧),合谷、曲池、尺泽(均对侧)。进针后留针15分钟。
案例1患儿在行1次针灸后即可下地走路,只不过这个患儿恐惧心较重,与患儿家长沟通一下,让家长多引导患儿下地行走。第2天加用了一个悬钟穴,行针后下地走动,症状明显好转。第3天行走已正常,行走跑步都如常,患儿本身恐惧扎针就没有扎第3次。
案例2患儿在行针第1次后即可下地行走,第2天复诊时候以明显好转,看起来稍有跛行感,予中医汤剂独活寄生汤加减(具体加减就不说了)。第3天复诊时候我看患儿已正常行走,不忍患儿再受罪,毕竟针灸也是有点疼的,就没扎第3针。随后嘱家长避空调风扇直吹,如没有不适就不用再来复诊。
说着说着想到了案例2的孩子,扎针的时候安安静静不哭不闹很乖。案例1的患儿我的天啊我想想都头痛。
平时处理这种疾病真不多,真是越干越觉得自己所学甚少,各位门诊遇到这种患儿都是以什么诊断如何处理的?还请多多指教。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