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输血及并发症

1.输血适应证有哪些?
①大量失血
主要是补充血容量,治疗因手术、创伤或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低血容量休克。补充的血量、血制品的种类应根据失血的量、速度和患者的临床表现确定。
②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多因慢性失血、红细胞破坏增多或白蛋白合成不足导致。可输注浓缩红细胞以纠正贫血;补充血浆或白蛋白治疗低蛋白血症。
③重症感染
全身性严重感染或脓毒症、恶性肿瘤化疗后致严重骨髓抑制继发难治性感染时,可考虑输入浓缩粒细胞以助控制感染。
④凝血异常
输入新鲜冰冻血浆以预防和治疗因凝血异常所致的出血。临床上可根据凝血异常的原因补充相关的血液成分。
2.输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1)溶血性不良反应
①急性输血相关性溶血
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的溶血。常出现高热、寒战、心悸、气短、腰背痛、血红蛋白尿甚至尿闭、急性肾衰竭和DIC表现等,实验室检查提示血管内溶血。
②慢性输血相关性溶血
又称迟发性输血相关性溶血,常表现为输血数日后出现黄疸、网织红细胞升高等。
(2)非溶血性不良反应
①发热反应
发热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可达40%以上。其主要表现是输血过程中寒战、高热。
②过敏反应
输血过程中或之后,受血者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重者为全身皮疹、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血压下降等。
③细菌污染反应
一般在输注开始后迅速出现症状,也可延迟至数小时后发生。表现为突起高热寒战和低血压。
④传播疾病
经输血传播的感染性疾病主要有各型病毒性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感染、疟原虫感染,及污染血导致的各种可能的病原微生物感染。
⑤其他
一次过量输血可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左心衰、肺淤血等。多次输血或红细胞,可致受血者铁负荷过量。反复异体输血可使受血者产生同种血细胞(如血小板、白细胞等)抗体,继之发生无效输注、发热、过敏甚至溶血反应。异体输新鲜全血(富含白细胞),可发生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大量输入枸橼酸钠(ACD)抗凝血或血浆,会螯合受血者的血浆游离钙,若不及时补钙,则可加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