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基础必备】ECMO 和 CRRT 如何联合?

发布于 2021-03-25 · 浏览 2589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4 年零 4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ECMO 在成人呼吸/循环衰竭的救治中已成功应用超过 20 年,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也已有 ECMO 救治重症患者的相关报道。

相比于 ECMO,CRRT 的诞生时间稍晚,但两者的临床应用均肇始于上世纪 70 年代末,于 90 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实现快速发展,目前均已成为 ICU 内举足轻重的体外器官/生命支持技术。在一些危重症病例救治中,ECMO 也常与 CRRT 联合应用。


为何联合?

有时是因为“对手”太强大,有时则是因为 ECMO 本身的“自损”属性:

一方面,急性呼吸窘迫(ARDS)乃至呼吸衰竭患者,多数合并高炎症反应、血流动力学不稳、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易导致急性肾损伤(AKI)和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另一方面,ECMO 带来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溶血、应激等因素也推高了 AKI 发生风险。

ECMO 治疗的患者合并 AKI 的比例可达 70~85%,近些年文献报道中,ECMO 期间联合RRT 的比例介于 20~100%。治疗或预防液体超负荷是联合 RRT 最首要的目的,其次是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img

何时联合?

对于重症患者的 RRT 启动时机,ADQI 共识推荐依据实际临床情况,按照“供需平衡”理论进行个体化考量,而不是拘泥于 AKI 的分级。

液体超负荷是影响 ECMO 治疗结局的重要风险因素,包括生存预后、治疗持续时间。如果 ECMO 治疗期间患者出现或预期将出现明显的液体超负荷,就应考虑联合 RRT;若预期电解质、酸碱失衡将影响患者从呼吸/循环障碍中恢复,也应及时联合 RRT。

CRRT 因其缓慢、连续清除水和溶质的特性,对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亦不会明显影响 ECMO 管路血流量,相比于常规血透更适用于 ECMO 治疗的患者。


如何联合?

ECMO 联合 CRRT 有“并联”和“串联”两种方式。前者较为简便,即建立独立血管通路进行 CRRT 治疗,两个治疗管路互不干扰,但重症患者血管通路常常并不“富余”,体外循环血量增加也可能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img

所谓串联,即在 ECMO 管路中连接 CRRT 机器和管路。这种方式技术要求更高,使用者应熟知两种体外管路特性,因为 ECMO 管路流量和压力均远高于 CRRT 管路,不恰当的连接将导致 CRRT 管路压力异常、触发机器报警,甚或导致两种治疗的中断。


img

文献中推荐的较常用且简易的连接方式是,CRRT 管路从 ECMO 氧合器后 Luer 接口引血,净化后血液经氧合器前 Luer 接口回输。这一方式利用了氧合器现有 Luer 接口,可通过 CRRT 机器监测氧合器出入口压力,同时氧合器充当了气泡、血栓“捕捉器”的作用,但这种方式下 CRRT 管路输入和输出压力可能较高,需要注意避免管路压力相关报警导致 CRRT 治疗中断。


img

文献报道的其他串联方式还包括:泵后膜前引血-泵后膜前回血,泵后膜前引血-泵前回血,泵前引血-泵前回血等等,每种连接方式各有利弊,使用者需熟知 ECMO 泵和管路特性以及治疗参数对管路压力的影响,有条件应根据压力监测决定 CRRT 连接方式。另一个关键点是,为避免气泡或非氧合血混入氧合后血液,CRRT 回输管路必须在氧合器前接入。

小结

ECMO 和 CRRT,都是重症医学人手中举足轻重的“利器”,两者的联合是为了危重症患者更好的预后;除却上述连接方式的讨论,抗凝管理、处方参数、并发症风险和处理等方方面面都需要操作者烂熟于胸的,如此这般,方能达成真正的“双剑合璧”。

参考文献:

[1] Crit Care. 2015,19:431.

[2] Lancet,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211-7.

[3] Curr Opin Crit Care. 2018,24(6):493-503.

[4] Crit Care. 2014,18(6):675.

[5] Crit Care Med. 2015,43(9):2028-2029.

[6] Ther Apher Dial. 2014,18(6):523-534.

这篇内容是否对您有用?
4 人
没有0 人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589

3 65 8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