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学习笔记——姿势控制检测技术
Romberg试验:
是以德国神经学家Moritz Heinrich Romberg名字命名的一种神经科站立体觉(本体觉)试验。该试验用于检测运动协调障碍,阳性表明运动共济失调是感觉性的,如患者有运动共济失调,而Romberg试验为阴性,表明共济失调是小脑性的。现在Romberg试验已经得到很大发展,在这里先介绍Romberg试验基本做法、机制和评定标准等,然后介绍现在临床上已经广泛使用的改良Romberg试验。
检测目的:检查站立体觉和运动共济失调。
检测方法:受检者取直立位,闭眼,双脚并拢,双手抱在胸前,或下垂两侧。检查者站在受检者背后观察受检者是否晃动,并保护受检者防其摔倒致伤。
阳性体征:受检者闭眼后晃动或摔倒,为Romberg试验阳性。晃动,有时是无规则的晃动,甚者可发生翻倒,特点是受检者闭眼后身体更加不稳。
生理机制和对试验结果的解释:稳定站立平衡的保持依赖于完好的感觉通路、感觉运动整合中心和运动通路。主要的感觉输入来自脊髓的关节位置感觉(本体觉)、视觉和前庭器官。重要的是大脑能从三个完好系统中任何两个系统中获得充分的保持平衡所需要的信息。感觉运动整合由小脑和脊髓-内侧丘束完成。
试验第一步是睁眼站立,三条感觉通路中至少有两条通路完好,以及感觉运动整合和运动通路发挥功能作用时可稳定完成。试验第二步是闭眼站立,是视觉通路不工作,如本体觉和前庭觉通路完好,能保持平衡;如本体觉缺欠,缺少两种感觉输入,受检者要晃动,以至摔倒。
以前认为Romberg试验是一种小脑功能的试验,据大量临床和基础实验资料证明这是一种误解。小脑共济失调患者通常即使睁眼也不能保持平衡。所以,Romberg试验不能缺少第一步,没有任何小脑共济失调患者用 Romberg阳性能作出正确解释。Romberg试验是本体感受器和通路功能的试验。90%的脊髓狭窄患者为阳性。
mCTSIB:
临床平衡感觉相互作用测试改良法(modified clincal test of sensory interaction on balance,mCTSIB)这项静态姿态控制试验,实质上是Romberg试验,只是采用重心变化为指标和应用静态力平台实施。mCTSIB可以证明感觉功能障碍的存在,但不能提供是哪种感觉受损害的信息。mCTSIB可提供对有平衡障碍主诉的患者做进一步检查的信息,以及可以作为治疗效果观察的客观方法。
临床平衡感觉相互作用测试改良法通过四种感觉状态定量分析受检者的功能平衡控制。检测目的:在“消除”视觉或减弱本体感觉作用时的重心稳定性。
检测内容:坚实地面睁眼站立、坚实地面闭眼站立、不稳地面(泡沫垫)睁眼站立、不稳地面(泡沫垫)闭眼站立等四种。

四种状态是模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视觉和支撑面情况。对多数平衡障碍患者(病因清楚或不清楚)mCTSIB会反映出其平衡的问题,并可以提供进一步检查的信息,还可以用于检测康复的进展。mCTSIB虽然可以识别平衡功能是否正常,但不能确定感觉障碍的具体形式。然而把mCTSIB、LOS(稳定限度测试)和ENG结合起来可以构成客观检测平衡问题的手段。
Fukuda踏步试验:
这是日本福田精首先提出用于前庭功能检査的试验。以后发现这试验反映躯体感觉功能的作用大于前庭功能。
检査目的:检测本体觉和前庭觉功能。
检査方法:在地面上画一半径为0.5m和1.0m的两个同心圆,通过圆心每30°画一分隔线。让受检者闭眼双脚并拢站在圆中心,要求受检者穿平底鞋或不穿鞋,双臂平举90°,肘、腕伸直,原地踏步,膝弯到髋部高度,不紧张,以通常步行速度原地踏步50步,检査者在受检者踏步过程中不与受检者讲话。踏到50步时让受检者停步在该位置上。记录和测量身体绕垂直轴旋转的角度和从原来位置移动的距离和方向。整个试验不限制时间。

检査结果评定:移动距离小于1米和移动角度少于45°为正常。
Fukuda踏步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据Honaker J.A.等观察了736名慢性头晕患者,结果认为其不是前庭外周单侧病损的可靠检测手段。Fukuda踏步试验用于前庭外周功能障碍的检测,Julie等人以温度试验检査显示前庭功能降低的10人和正常对照15人做了对比观察,结果没有发现有什么关联。
站起走试验方法(TUG):
TUG是目前检测老年人摔倒危险性广泛应用的一种简便方法。
检测目的:检测由坐位到站起到行走过程中重心控制能力。
检测方法:扶手椅一把,卷尺1个,条带和秒表;首先让受检者端坐在扶手椅上,背靠在椅背上;扶手椅安放须牢靠,在受检者起身站起行走时不能晃动;在地板上放置一从扶手椅算起的3米长的条带,或其他标志,要让受检者清楚可见;可以在检测前练习;指导语:“请您听到指令后立即站起,沿着地板上的标志线向前走,转弯和走回到扶手椅,并且坐 下,按您平常走路的速度行走。发出“走”口令同时按秒表,受检者重新正确坐到扶手椅,并靠到椅背上时停秒表;要求受检者穿平时穿着的鞋,可以使用平时走路用的拐杖,但不能要人扶;不限制检测时间;如果需要受检者可以停下来休息,但不能坐下。
评定标准:<10s=正常;<20s=良好,能独立走,行动不需拐杖;<30s=有问题,不能独自走岀去,需要拐杖。检测结果需要的时间等于或超过14s提示发生摔倒的危险可能性 高。非常虚弱、行走不便的老年人可能需要2min以上的时间。检测结果与步速、平衡功能水平、行走能力和是否能坚持下去有关。
稳定限度测试(LOS):
是量化人尽力移动其重心(COG)距离的能力,即可使其身体向一定方向倾斜,而不失去平衡、不跨步和不用任何扶持的能力。是姿态控制能力的一项重要检查,尤其是多用于老年人摔倒预测和前庭康复训练检测。
检测目的:测试人体各方向移动重心的限度。
检测方法:向前、右前、右、右后、后、左后、左、左前八个方向移动保持重心稳定。受检者站在平台中心位,保持其重心在平台的中心,COG由一指标符显示。受检者接到口令后,将其重心(指标符)尽快、尽量准确、尽可能地移动到LOS圆周上的目标点处(理论上的100%的稳定限度),尽可能保持在该位置到目标点更换,或消失。每次允许受检者完成的时间为8s。
测量参数:
反应时(RT):是从动令到受检者第一个运动之间的时间,单位为秒(s);
运动速度(MVL):是COG平均移动速度,单位为度/秒(°/8);
达到的终点(EPE):是达到指定目标点的第一个运动的距离,以占LOS最大距离的百分值表示,终点是指向目标点而终止的运动点;
最大移动距离(MXE):是移动经过的最大距离;
方向控制(DCL):是向目标点移动的值与偏离目标点的移动值的比值。

临床价值和意义:在LOS范围内主动移动COG的能力是完成如够取东西、由坐着到站起(或由站着到坐下)和行走等的基础。反应时延长通常是认知处理过程困难和(或)有运动性疾病的客观表现。运动速度下降表明中枢神经系统高水平处理发生缺欠,如帕金森病和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在单一动作中不能达及目标(达到终点或最大移动距离降低)和方向控制差是运动控制异常的指征。达到终点和最大移动距离降低可受生物力学限度所制约。头晕和(或)姿态不稳的患者和害怕摔倒的人可人为地限制自己的终点和最大移动距离。下肢肌力弱可能达不到目标和(或)不能稳定地保持住目标位。受检者的LOS限度与摔倒危险度,或与在变换姿势活动中(如身体向前倾斜从架子上取物,淋浴时向后仰洗头,开冰箱门等等)的不稳定度相关。向前方向的稳定度降低的患者行走时会跨步较小,侧向稳定度降低时可能导致横向晃动。
由坐站起(STS):
是人日常生活中变换的最基本姿态。
检测目的:检测和量化由坐站起的能力,观察身体重心由初始位转移到双脚支撑面上方的移动过程。
检测方法和参数:由坐位站起,同一动作连续测三次;这一 动作的关键点是把身体在坐位的重心向前移动到双脚支撑面中心的上方,是在保持重心处于中心位的同时把身躯伸直到站立位。
测量参数:体重移动时间、站起指数(用于站起的力)、站起时摆动速度和站起力左右对称性。
临床价值和意义:由坐位到站起位受诸如肌肉骨骼、运动控制以及平衡因素等的影响。准确控制重心位置是控制站起动作和保持姿态稳定的关键。如果重心向前移动得不充分,或把重心向前移动得过快,受检者或会向后倒向座椅,或向前摔倒。由坐站起,侧向的稳定性决定于力量在两腿间的分布是否对称。站起动作还决定于下肢和躯体的力量是否合适,以及活动范围。下肢和躯体活动的范围、力量和灵活度有问题时可使重量转移过程变慢。运动或姿态控制受损影响由坐站起时的重心移动速度、移动位置和重心控制。结果可造成,在各种活动过程中不能由坐位站起,不能从不同坐位高度上站起,或要借助上肢或他人才能站起。在站起时,或站起后即刻,或在坐下时会出现安全问题。
单脚站立(US):
单脚站立试验具有高度敏感性,但因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具有特异性。这些因素如下肢力量、承重的控制、感觉平衡的控制、运动策略,以及以往做这类试验的经验等。
检测目的:检测单脚站立的能力。
检测方法和参数:睁眼和闭眼单脚站立,或先左脚或先右脚,每次试验持续10s。
临床价值和意义:正常人单脚站立比双脚站立摆动得明显,特别是闭眼单脚站立摆动得更厉害。姿态不稳定的患者难以利用视觉或本体觉信息控制平衡,和(或)有肌肉骨骼问题而难以补偿。结果可明显影响需要单脚做的事,如穿裤袜,向上或向下走,或在窄支撑面(梯子、脚手架)上爬走等。
徒步走(WA):
是人日常生活行走时的最基本步态,是了解受检者或患者步态的最基本测试方法。
检测目的:定量检测步行时的步态特征。
检测方法和参数:受检者直立于力平台一端,以通常的步法徒步行走到平台的另一端,同样徒步走测试三次。
检测参数:平均步宽、平均步长、步速和步长对称性。

临床价值和意义:步态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受大量损害因素影响。徒步走是一项检测步态的敏感试验,但无特异性。影响步态的因素有:认知能力和运动计划能力、全身状况、平衡、运动控制、运动力度和范围。步速是一检测整个步态能力的指标,步宽是检测平衡能力的一个指标。把步速和步宽结合起来可以作为康复的客观指标。
步行快转身走(SQT):
是检测步行方向变换时步态特征的方法。
检测目的:定量检测行走中快速转身时步态重心稳定性。
检测方法和参数:左脚或右脚先迈第一步,走两步后快速转身180。再走回始点,左右脚先迈步各做一次。
检测参数:完成转身的时间(s)和转身过程中摆动速度(°/s)。
临床价值和意义:快速改变行走方向是正常活动的重要构成。在转身中人的视觉和前庭觉输入受到头和眼的快速转动干扰,在转身时必须保持姿态稳定。因此平衡有损害极易影响步行快速转身走。检查结果异常者不能从事快速转身的活动,如跳舞或运动活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要求转身的正常活动中发生摔倒的危险性增加。
蹬-跨台走(SUO):
是检测行走中跨越障碍物能力的一种简便有效的试验。
检测目的:定量检测一只脚踏台凳、跨台凳走时的运动控制特征。
检测方法和参数:用一只脚(或左或右)蹬上一台阶,身体以直立态越过台阶,同时摆动另一只脚越过台阶,而后身体前倾,使摆动的那条腿着地于力平台上。
测量参数:抬升指数(抬升的力)、行动时间和冲击指数(对放下摆动腿的冲击力的控制)。
临床价值和意义:爬蹬楼梯和越过台阶,或其他障碍物由多个运动环节构成,是日常生活中步态的重要部分。抬脚蹬上台阶时主要依赖腿的向心力把身体抬起到行步。跨过台阶下行时,身体向下使脚着地,这时要求不仅要有腿的向心力,而且还要做动作筹划,使摆起的腿以最小的冲击力着地。平衡和运动行动有障碍的患者,下楼梯是其日常活动中遇到的一大难题。步行、爬楼梯和下楼梯是一种复杂的运动活动,可遭受到很多因素,包括疾病的严重损害。所以蹬-跨台走试验总体讲是检测姿态平衡和运动活动功能的一种敏感试验,但不具有特异性。
重心节律性移动(RWS):
运动活动节律和方向控制是姿态控制的基本元素,因此此项试验是控制试验的基本组成。
检测目的:检查重心节律性移动和方向的控制能力。
检测方法和参数:要求受检者直立于平台上,睁眼看着前方屏幕上的目标,跟着目标物在两个垂直目标之间左右或前后方向有节律地移动自身的重心。目标物移动速度分为慢速(每3秒一个来回)、中速(每2秒一个来回)和快速(每秒钟一个来回)。
测量参数:节律移动速度和方向控制。

临床价值和意义:正常人可以按要求的平均速度在规定的目标符之间全程地保持有节律的、呈直线的移动且协调良好,偏离轴线方向的移动占在轴线上移动的百分值很小。患有运动疾病的患者,由于正常节律运动控制受到破坏可表现出移动速度比正常减慢、方向控制差,或者移动速度急剧减慢,方向控制得也差。
检测结果差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表现为:不能应对有时间要求的环境,如横穿马路、登电梯或扶手自动电梯等;不能从事要求快速运动、变换速度或变换方向的活动(如高水平的体育活动和一些娱乐活动要求有节律的复杂协调动作)。此项试验可提供有关在时间上有效控制运动方面的信息,有助于了解受检者日常生活活动和步态重心转移上是否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