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穿刺一针见血——导管是留是拔
感谢各位专家的回贴,受益了,受到鼓励,特补正、更正一些资料:
患者性别:男
患者年龄:88岁
简要病史:反复心包积液8年,近1年由此前的中量逐渐变为中到大量,9月中旬曾某教学医院行心包穿刺(家属述为淡黄色液,ICU穿刺+引流共600,专科引流出300ml),1天后高热,家属认为发热与穿刺有关,因种种原因转我院。外院住院期间血压波动大,最低50/30mmHg,用“较大量”多巴胺维持,仍有波动,入院后CT示大量心包积液,遂予穿刺,剑突下入路,穿刺针入完(约7cm)抽得深暗红色、明显陈旧感和积液性状(不似纯血液,但因色过深难以排除)、压力如正常脑脊液压力自穿刺针、似有节奏感那般滴出(单腔深静脉管口,非喷非涌,但抽吸十分容易)。
体格检查:血压及脉压低、心率稍快、神清、静颈脉显露,但无怒张,心音遥远。
辅助检查:CT:大量心包积液,床旁血气及血常规,血细胞分析HGB78g/L.
临床诊断:大量心包积液;其它基础病(冠心病支架植入一枚已近10年,长期口服氯吡格雷,但9月上旬后上述医院说有“矛盾”让终止服用了——这些都是今天自己与家属沟通时得知的,同事们都忙没时间问那么细)、帕金森多年,3年前膀胱肿瘤手术(不详)。
治疗经过:最初一线同事一穿成功”回血“,但拔了,再次同角度穿刺成功后,最初一吸数毫升,虽深暗红,但似有细沙杂质样、红中带褐的感觉,果断判断为积血,再抽吸时感觉过度顺畅,血液也越来越象静脉血,终不敢再贸然鲁莽,立即作个血气看看,紧张的2分钟后报(pH7.327,PaCO2 : 52.1 , PaO2 :23mmHg, Lac 4.3, THB <4.0g, SaO2: 错误;血糖电解质与此前动脉血气分析基本一致,只是乳酸较明显更高、血红蛋白明显更低,只是pH-CO2-O2让人疑惑。滴纱布上试了试,回忆穿刺过程和最初的回抽性状、结合血气分析,咬牙置入单腔深静脉管,压力同上,抽吸极顺(恰似深静脉置管功后回抽血感觉)。反复滴纱布上看了又看、又看、又看,”果断“保留(即便在心腔里,又不敢拔出来呀!),再次比较静脉血大体外观(没有差别!包括浓度、色泽、浑浊度),同时再作血气分析比较,结果除血红蛋白、乳酸外,血气其它值pH\CO2\O2\电解质如出一辙!),现在引流的是血——新鲜出血被稀释的心包积液——还是院前就是心包积血?且静脉穿刺血在纱布上也未明显凝固(普通非抗凝注射器抽取,彼时凝血结果也未出来,患者近期也未行抗凝抗板,也无血小板降低和出血征象)。
患者大量心包积液(血?)、血压波动也大,还是判 断为积血(尽管患者从无积血史,外院也排出了心包结核、肿瘤),先引流、解除填塞再说,放低引流袋、看着咕咕而下的深暗红引流液,约一刻钟后300ml已至。患者病情无加重、似有所缓解,同时也补些液体,先夹闭引流再说,慢性心包积液,1次300ml够多了。早过下班时间、外面一片漆黑,腹中也不觉饿、也感觉不到疲乏。
回道办公室看术前CT吧(术前同事也叫我看了,但未调出冠状及矢状位分析,在术中反复的纠结也与此有关,老话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歹有理啊),觉得”简单就让其穿。看完CT是放心了呢还是放心了呢,同道们,您怎么看?看完后稍感心安的回家了。
试问各看官:如何现场决策导管是留还是拔?CT或超声(我院床旁超声机坏了)之外,还有什么可靠的办法协助判断呢?(经管医生说,初次接触感觉家属不是很好沟通,且患者家属系医院的上级一类的)。答案慢慢出。



(各位专家,这区别大吗,既便有差别,能排除新鲜的损伤被积液稀释吗)

再看一下同时作血气结果吧(也不将异常及差别项标出了。未象楼下同道说的测压力和CVP,算是少了一个佐证):

言规正传:传CT(有点不清晰)

为了睡个踏实觉,同事跟家属交待了穿刺情况...嘱夜班同事去作个CT(床旁超声坏了个多月了)。。。晚上同事发了CT视频。。太不清楚还快、手机竟然也不能控制播放暂停了、可见一导管样影进入了大血管间隙.... 视频太不清晰、园子也不让第2次发视频,算了。今天把CT图截了,明天再发,太晚了。
昨14小时放了500ml,今白天间断夹闭,引流了350ml左右,HGB自入院的78,今天复查为75g。


已过4天,今天(10-19日)血压已较平稳,去甲降至0.2ug/kg.min.总共引出1500ml后,基本无引流液,少量为极淡红色,拟拔管。病因仍不清楚。把男性肿瘤(毕竟有肿瘤手术史)查了再说。下面是今天复查的CT






小结:心包穿刺有各种入路,床旁超声可能是好方法,但我院床旁超声刚好坏了,患者不满本地的上级(也是本地顶级附属医院)而转来我们这样一个小医院,全身情况差,病情危重,且已是下班后穿刺,看似很难,意外的血样积液让人紧张了一阵。同是大量积液,但每个心包积液在心包的分布并不一样,还是要依据其影像结果而进行操作,个人感觉CT影像的额位、冠状位和矢状位都要看,如果剑突下进针,看合适的矢状位可能更好一些,可以事先看进针的方向、深度(穿刺时的体位尽量与CT时完全一致)。操作中有利于评估,心里也更有底。本患者进针很平,进入心脏前方的心包腔,导管尖端并不在最低的位置,可能影响引流的彻底性。床旁超声指示当然很好,但超声没有穿刺引导架时,有时也不好用,超声探头还要消毒、不是很方便,超声引导时,最好让其把相应的距离测出来。
此外,如果已知是要穿刺的心包积液,作CT前最好在穿刺部位的皮肤上(不管是浊音界还是剑突下或其它部位)作个标记。更直观些。
附:相关解剖:
http://3g.dxy.cn/bbs/topic/13630690?sf=1&sr=1
穿刺方法(感觉写得不错的)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4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