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呼吸机的参数设置

通气模式
根据患者是否参与呼吸做功分为控制通气和辅助通气,根据呼吸机送气目标分为定容型通气和定压型通气。
1. 控制通气(controlled ventilation, CV)是指呼吸机完全代替患者自主呼吸,即患者的呼吸频率、潮气量、吸呼时间比和吸气流速完全由呼吸机控制实施,呼吸机提供全部呼吸做功。CV适用于严重呼吸抑制或呼吸暂停的患者,如麻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神经肌肉疾病、药物过量等情况。CV参数设置不当,可造成通气不足或过度通气,长时间应用CV将导致膈肌功能不全或呼吸机依赖。因此,应用CV时应明确治疗目标和治疗终点,只要患者条件许可宜尽早采用辅助通气支持。
2. 辅助通气(assisted ventilation, **)依靠患者的吸气努力触发呼吸机实现通气,当存在自主呼吸时,根据气道内压力或流速变化触发呼吸机送气,按预设的潮气量(定容)或吸气压力 (定压)输送气体,呼吸功由患者和呼吸机共同完成。**适用于呼吸中枢驱动正常的患者,通气时可减少或避免应用镇静剂,保留自主呼吸以减轻呼吸肌萎缩,改善机械通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利于撤机过程。但应用于呼吸中枢功能不完整、自主呼吸频率不规则或神经传导异常(如高位截瘫患者)的患者应非常慎重,并确保设置合适的备份通气(窒息通气)模式,以备在患者不能触发呼吸机时维持最基本的通气。压力支持通气(PSV)是最具代表性的**模式。
1. 定容型通气:呼吸机以预设通气容量来管理通气,即呼吸机送气达预设容量后停止送气,并按预设时间进行吸气与呼气的切换,依靠肺、胸廓的弹性回缩力被动呼气。定容型通气能够保证恒定潮气量,从而保障分钟通气量,但很多情况下难以适应患者的吸气需求,尤其是存在较强自主呼吸的患者,可导致人-机不协调,吸气功耗增高,从而诱发呼吸肌疲劳和呼吸困难;当肺顺应性较差或气道阻力增加时,可能导致气道压过高。因此,在使用定容型模式时,应关注气道压水平及其变化,并设置合适的气道压力报警。常见的定容通气模式有:
容量控制通气(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VCV)
间歇指令通气(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IMV)
容量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with volume support, V-SIMV)
2. 定压型通气:呼吸机以预设气道压力来管理通气,即呼吸机送气达预设压力且吸气相维持该压力水平,采用减速气流供气,与定容通气相比,具有更好的人机协调性,并且气体分布更佳,有利于改善氧合。但定压型通气患者的潮气量不恒定,在气道阻力增加及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下降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潮气量下降,导致通气不足。在使用定压型模式时,应实时监测潮气量变化,并设置合适的潮气量及分钟通气量报警水平。常见模式:
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ion,PCV)
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
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l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with pressure support, P-SIMV)
PB840呼吸机
常规ICU:A/C模式:f 12-16次/分,VT 8-10ml/kg,FiO2(SaO2在95-100%),PEEP 5cmH2O
COPD: A/C模式:早期:f 20次/分,VT 6-10ml/kg,FiO2(SaO2在90-95%),PEEP 50-85%PEEPi
晚期:f 12次/分,VT 12-15ml/kg,FiO2(SaO2在90-95%),PEEP 50-85%PEEPi
重症哮喘:A/C模式:f 12-16次/分,VT 6-8ml/kg,FiO2无特殊,PEEP 3-5cmH2O
ARDS患者:A/C模式:f 20-30次/分,VT 4-8ml/kg(平台压<30cmH2O),FiO2(SaO2≥90%),高PEEP
最后编辑于 2019-09-13 · 浏览 1.3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