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小白入门——患者来了,我该如何开口?问诊要点之CAP/气胸(俱乐部 3)
在临床课本学习阶段,呼吸科的一套查体的复杂程度不亚于神经系统查体,而到了临床,发现呼吸科的问诊真的是需要做到事无巨细!,特别是对于呼吸系统的慢性病,如慢阻肺、哮喘等,因为这些疾病发展进程缓慢,患者在初期尚可耐受时并不会特别关注,到了病情加重影响到常规生活时才来看诊,所以在初次问诊时,就像在听一个漫长的故事,而讲故事的患者常常不会太在意病情发展的前后关系,通常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或者只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症状,这个时候,问诊的医生提问的逻辑和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最近收的的一个考虑 CAP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为例,中年男性,后厨,无基础病,右侧胸痛 6 天,向右侧肩部、腰部放射,吸气时明显,伴发热,气急,体温 37.5℃,无咳嗽咳痰等其他症状。急诊查白细胞 2 万,以中性粒为主,已做胸、腹主动脉、肺动脉 CT 排除了大血管的夹层和栓塞,提示双肺及右肺中叶渗出性病变。考虑社区获得性肺炎。
针对CAP的发病机制,问清楚病原体入侵的途径十分重要,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使用抗菌方案。九版内科学中明确提出以下 4 点:
- 空气吸入
- 血行播散
- 临近感染部位蔓延
- 上呼吸道定植菌的误吸
那么在问诊的时候,如何把这 4 点具象化,也就是把这四点转化成患者听得懂的问题去问?因为我们不能直接问病人,你有没有空气吸入感染?。。。
针对这个病人,我的带教老师的问诊思路如下:
- 【空气吸入】问居住环境或工作环境。居住的地方是几楼?是否通风?(再具体一点就是家里的窗户多吗?有对流风吗?)有没有木质的阁楼?(木质阁楼通常会有真菌)以这个病例的患者为例,要问他在工作的处方和冷库的空调(军团菌)、冰箱(真菌)有没有定期清洗,或者患者自己有没有亲自去清洗。
- 【血行播散】问身体任何部位有没有创伤、破口。当患者直接回答没有,但是高度怀疑时,要记得仔细观察四肢末端等容易与外界接触的地方有无创口或瘢痕,如有,要更仔细追问,在之前有无溃烂或者渗液。对于本病例,因患者长期搬重物,要重点观察双侧肩膀和上肢是否有损伤。
- 【邻近感染部位蔓延】问最近有没有牙痛。如果患者直接回答没有,但是高度怀疑,就继续追问,最近有没有看过牙科,补压、修牙,并且请患者张口,用手电筒查看有无龋齿,有无牙槽脓肿。
- 【上呼吸道定植菌的误吸】,对于没有基础病的患者,最常见的是醉酒后呕吐物的误吸,所以要仔细追问发病前有没有饮酒、聚餐等等,还要结合患者家属进行对证。如果是有基础病,特别是鼻咽癌放化疗患者和长期卧床患者,前者吞咽功能较差,后者卧床饮食饮水稍有姿势不当就会有误吸的可能。
- 【疫情、传染性疾病相关】考虑职业为后厨,询问有无活禽接触史,有无去过家禽海鲜市场、一同工作的同事有无类似症状等等。
另一个是气胸
虽说气胸是常见的内科急症,但是对于继发性气胸,其本质上是慢性病程,急性发作,因为常见的继发性气胸多见于有基础肺部病变者,由于病变引起细支气管不完全阻塞,形成肺大疱破裂,如
- 肺结核
- COPD
- 肺癌
- 肺脓肿
- 支气管扩张
- 肺纤维化等等
如果只关注气胸,不关注原发病,那么很可能就变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限性医生,当然有人会说,上述原发病病灶也会在胸部影像上体现,但是被动告知的消息对临床思维的建立只起到补充作用,当然是医生主动产生的思路更好。
以昨天的收入院的患者为例,主诉是“气促 20 天”。
除了询问患者20 天前有没有抬举重物用力过猛、剧烈咳嗽、屏气、大笑等诱因外,还需要针对上述可能的原发病的症状进行问诊,特别是 COPD
- 吸烟史,因为这是 COPD 最重要的环境发病因素
- 职业,因为接触职业粉尘及烟雾、工业废气等等都可能促进慢支的发病
- 气促以及伴随症状发生的时间,也就是疾病真正发生的时间,比如有无反复气促、咳嗽咳痰,如果患者既往真的存在 COPD,那么主诉可能是“反复气促 n 年,加重 20 天”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特点就是实践学习,这个实践就来自于病人和带教老师身上,关注病人的每一个症状和指标的变化,关注带教老师每一个发问和对我们的病例修改,都是最好的学习时机。
欢迎各位战友补充你们在呼吸科的问诊技巧。
最后编辑于 2020-05-11 · 浏览 3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