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医药行业信息外科抗生素使用
1、普外科主要手术种类及围手术期最可能引起感染的病原菌
手术种类 最可能引起感染的病原菌
结、直肠手术 肠道杆菌,厌氧菌(如脆弱类杆菌)
胃、十二指肠、小肠手术 葡萄球菌,链球菌,肠道杆菌
肝、胆、胰手术 葡萄球菌,肠道杆菌,厌氧菌(如脆弱类杆菌)
乳房手术 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头颈外科手术 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血管外科手术 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阑尾手术 肠道杆菌,厌氧菌(如脆弱类杆菌)
经口咽部黏膜切口的大手术 金葡菌,链球菌,口咽部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
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1)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
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
人工关节置换等;
④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Ⅲ类切口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3、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使用原则:广谱、高效杀菌、不良反应少、价格适当。
4、预防用药
①目前常用二代头孢菌素来预防手术感染。但是二代头孢菌素由于长期大量使用,耐药率越来越高。下图为来自文献《葡萄球菌属对抗茵药物的耐药性分析》中的数据。
图中数据显示,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左氧等对葡萄菌属的耐药率是非常高的,因此预防手术感染的潜在风险也越来越大。
②而作为最新一代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依替米星来说,广谱高效、安全、耐药率非常低,不但完全能够满足手术前后预防感染的需要,更能消除使用二代头孢菌素带来的风险。在李家泰教授所做的实验中,依替米星对金葡菌、表葡菌的MIC值分别为0.062mg/L、0.031 mg/L,而头孢唑林对金葡菌、表葡菌的MIC值均为1 mg/L,所以依替米星对葡萄菌属的活性是明显高于头孢唑林的;而氨基糖苷类对于杆菌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依替米星更是如此,垂杨柳医院普外科的刘冀龙主任通过循证医学证实依替米星对于肠道杆菌引起的感染的效果明显大于三代头孢。
此外,依替米星是目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最安全的,可以与三代头孢相媲美,甚至低于一些常用主流抗生素。下面数据来自于汪复主编的《实用抗感染治疗学》-2004年版
③依替米星预防用药方案
术前2个小时开始用药,静脉滴注1个小时以上,尽量不与麻醉剂同时使用(可能发生神经肌肉阻滞作用);术中一般不需追加,因为依替米星具有明显PAE,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可持续24小时以上;对于Ⅰ类切口手术术后不需用药;Ⅱ类切口手术24小时以内停药,不用超过72小时;Ⅲ类切口一般不超过5天,最长不得超过7天。有联合指征的可考虑联合用药,涉及到口咽部、下消化道、女性生殖器官等部位的手术时考虑厌氧菌的感染,可与甲硝唑,替硝唑联合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