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伤寒论》”,还有郑钦安等人都认识到身体虚、抗病能力差更容易表现防御反应活动。上述认识是温补派的重要理论基础,《伤寒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在这些人之上。认识到防御反应出现的本质多是体虚是温补派区别于寒凉派的重要标志,寒凉派中医 · 2024-10-16
《解析伤寒论》,临床还常见呼吸道顺应性下降引起的憋气;膀胱弹性减低容积压力效应增大,引起的尿痛、尿急、尿床等,这些我们原来根本摸不着头脑的问题,学习《伤寒论》后依法处理都取得满意效果。此条与中寒病虽都归入阳明中医 · 2025-03-07
《解析伤寒论》335.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此条描述典型的热厥症,因外邪引发阳盛阴虚,阴亏到一定程度造成阳气功能受制出现中医 · 2025-06-29
《解析伤寒论》,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也是造成《伤寒论》理论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定要注意理清二者关系,不可混淆。 《内经》经络理论揭示了人体不同部位之间的特殊联系,反应的是位置之间的关系,与具体体质虚实无关。如针刺期门中医 · 2025-01-13
《解析伤寒论》道,部位不同但病机相似是应用同一方剂治疗的基础。所以说病机的概念,是以全身状态一致的认识为基础的。 全身功能状态高度一致是《伤寒论》六病理论的基础,也是《伤寒论》科学性的保证,传经理论明显与此原则相悖。中医 · 2025-06-17
《解析伤寒论》病机才能不被表象困扰。腹泻在少阴病篇中也是常见的症状,为什么同样是功能衰败、吸收不良的腹泻却归为不同的篇章中?因为少阴病中不仅有腹泻,还有其他更广泛、更严重的功能不良的表现,所以说《伤寒论》中太阴中医 · 2025-05-12
《解析伤寒论》204.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典型阳明大承气汤证因为阴亏会导致局部蠕动能力明显受限,而且大便燥结主要发生在下消化道,所以呕吐症状并不突出。出现明显呕吐提示外邪存在,多见于有慢性病理存在中医 · 2025-03-16
《解析伤寒论》80.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方四十二。 栀子(擘,十四个) 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与78条相似中医 · 2024-11-13
《解析伤寒论》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方五十五中医 · 2024-12-06
《解析伤寒论》347.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 厥症正气虚微,下法再伤正,极易致命。 348.发热而厥,七日下利者,为难治。 正虚感邪,正气没有恢复的征象,治疗困难。 中医 · 2025-07-07
《解析伤寒论》因为降低机体功能引发严重后果。 《伤寒论》太阳病是个复杂系统,包含所有体质类型和各种急慢性病理改变,治疗时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不可滥用麻黄汤。《伤寒论》中用较大篇幅来描述发汗治疗后的种种不良表现,提醒中医 · 2024-11-20
《解析伤寒论》340.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手足厥冷,查体发现下腹胀满、压痛,诊断为全身功能衰退,局部气血瘀滞、功能低下。 《伤寒论》认为全身功能一致,关系紧密中医 · 2025-07-04
《解析伤寒论》感染,容易出现多系统受累表现,小便利、无汗、呕、咳、头痛、手足厥等症状都可能出现。 《伤寒论》从不单纯讲感染,所有的临床病症都是紧密联系患病个体基础状态,所以治疗主要是针对病机做出调整,病机好转中医 · 2025-03-09
《解析伤寒论》357.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方九。 麻黄(去节,二两半)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中医 · 2025-07-15
《解析伤寒论》113.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和上条相似,脉弱阴阳两虚,火法发汗,正气受重创,极易导致病情加重,病原体活性增高和/或电解质紊乱加重都可出现中医 · 2024-12-14
《解析伤寒论》270.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感染病病程中没有出现器官功能衰竭的表现,就不会出现三阴病情。整个条文仍然固执于逐日传经、先阳病后阴病的传经思维不能中医 · 2025-05-05
伤寒解惑论申请加分 我读《伤寒解惑论》大受裨益,感于网上未找到电子文档,遂扫描上传以期更多人受益。 登陆这个论坛后发现也有网友提及该书,因而以此作为在这里的敲门砖。http://www中医 · 2005-02-17
《解析伤寒论》 此条语气、语义均与《内经》逆调论篇论述相似。《内经》用骨髓代表肾,用肾反映虚症,是典型的定性概念与定位概念混淆的表现。与《伤寒论》用少阳阳明分析实证、太阴少阴厥阴分析虚症水准相差太大,没有可比中医 · 2024-09-08
《解析伤寒论》109.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方五十九。 与上条均属困扰作者多年的问题。 阴阳五行理论属于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在应用于医学中医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