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伤寒论》,临床还常见呼吸道顺应性下降引起的憋气;膀胱弹性减低容积压力效应增大,引起的尿痛、尿急、尿床等,这些我们原来根本摸不着头脑的问题,学习《伤寒论》后依法处理都取得满意效果。此条与中寒病虽都归入阳明中医 · 2025-03-07
《解析伤寒论》335.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此条描述典型的热厥症,因外邪引发阳盛阴虚,阴亏到一定程度造成阳气功能受制出现中医 · 2025-06-29
《解析伤寒论》204.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典型阳明大承气汤证因为阴亏会导致局部蠕动能力明显受限,而且大便燥结主要发生在下消化道,所以呕吐症状并不突出。出现明显呕吐提示外邪存在,多见于有慢性病理存在中医 · 2025-03-16
《解析伤寒论》,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也是造成《伤寒论》理论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定要注意理清二者关系,不可混淆。 《内经》经络理论揭示了人体不同部位之间的特殊联系,反应的是位置之间的关系,与具体体质虚实无关。如针刺期门中医 · 2025-01-13
《解析伤寒论》113.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和上条相似,脉弱阴阳两虚,火法发汗,正气受重创,极易导致病情加重,病原体活性增高和/或电解质紊乱加重都可出现中医 · 2024-12-14
《解析伤寒论》270.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感染病病程中没有出现器官功能衰竭的表现,就不会出现三阴病情。整个条文仍然固执于逐日传经、先阳病后阴病的传经思维不能中医 · 2025-05-05
《解析伤寒论》 此条语气、语义均与《内经》逆调论篇论述相似。《内经》用骨髓代表肾,用肾反映虚症,是典型的定性概念与定位概念混淆的表现。与《伤寒论》用少阳阳明分析实证、太阴少阴厥阴分析虚症水准相差太大,没有可比中医 · 2024-09-08
《解析伤寒论》80.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方四十二。 栀子(擘,十四个) 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与78条相似中医 · 2024-11-13
《解析伤寒论》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方五十五中医 · 2024-12-06
《解析伤寒论》347.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 厥症正气虚微,下法再伤正,极易致命。 348.发热而厥,七日下利者,为难治。 正虚感邪,正气没有恢复的征象,治疗困难。 中医 · 2025-07-07
《解析伤寒论》因为降低机体功能引发严重后果。 《伤寒论》太阳病是个复杂系统,包含所有体质类型和各种急慢性病理改变,治疗时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不可滥用麻黄汤。《伤寒论》中用较大篇幅来描述发汗治疗后的种种不良表现,提醒中医 · 2024-11-20
《解析伤寒论》340.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手足厥冷,查体发现下腹胀满、压痛,诊断为全身功能衰退,局部气血瘀滞、功能低下。 《伤寒论》认为全身功能一致,关系紧密中医 · 2025-07-04
《解析伤寒论》感染,容易出现多系统受累表现,小便利、无汗、呕、咳、头痛、手足厥等症状都可能出现。 《伤寒论》从不单纯讲感染,所有的临床病症都是紧密联系患病个体基础状态,所以治疗主要是针对病机做出调整,病机好转中医 · 2025-03-09
《解析伤寒论》357.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方九。 麻黄(去节,二两半)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中医 · 2025-07-15
《解析伤寒论 》。 同为麻黄汤、桂枝汤和黄芩汤的非禁忌症,同时满足伤寒、太阳中风、温病的条件。 病机既可以用麻黄汤,又可以用桂枝汤,也可以用黄芩汤,所以文中用可、宜这样的用语。中医 · 2024-10-14
《解析伤寒论》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方二十三。(用前第十二方。) 汗后复发,脉浮数,仍有正气抵抗,故需继续抗邪。前次发汗,可能消耗较多正气,此次再次发汗宜用桂枝汤温补中医 · 2024-10-20
《解析伤寒论》261.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方四十三。 肥栀子(擘,十五个) 甘草(炙,一两) 黄柏(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与上条部位相同,病情较浅,机体功能正常中医 · 2025-04-24
伤寒解惑论申请加分 我读《伤寒解惑论》大受裨益,感于网上未找到电子文档,遂扫描上传以期更多人受益。 登陆这个论坛后发现也有网友提及该书,因而以此作为在这里的敲门砖。http://www中医 · 2005-02-17
《解析伤寒论》109.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方五十九。 与上条均属困扰作者多年的问题。 阴阳五行理论属于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在应用于医学中医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