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解析伤寒论》

发布于 03-07 · 浏览 416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北河北

195.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本条描述临床常见的慢性病症,与上条是类似的状态,消化道有明显慢性病理改变。脉迟反映人体全身循环无力、组织僵化,和弦细芤迟一样都是严重病理的脉象。

全身管腔粘膜僵化可以表现出广泛的相关症状。消化道顺应性降低,患者不愿饱食,一旦进食稍多,则会出现腹部撑胀不适、心烦、头闷的表现;泌尿系粘膜弹性降低、收缩无力,出现尿无力、尿频、尿量少、尿不尽的表现。

这种腹胀与正盛邪实的承气汤证截然不同,是正气虚衰的状态,下法不仅不能缓解腹胀,反而会打击正气加重病情。

因为全身广泛存在的运化无力、组织僵化的病理状态,临床还常见呼吸道顺应性下降引起的憋气;膀胱弹性减低容积压力效应增大,引起的尿痛、尿急、尿床等,这些我们原来根本摸不着头脑的问题,学习《伤寒论》后依法处理都取得满意效果。

此条与中寒病虽都归入阳明病但都不是正气亢盛的范畴,由此我们也可了解人体正气差异的复杂性和张仲景划分六病的用意。六病只是人为划定的界限,六病状态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 

临床应用《伤寒论》理念不论患者以任何症状就诊,这些症状都是以全身统一的病机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孤立的。普遍联系的哲学方法应用于诊断治疗,当然不会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端。

因为全身病机一致,脉诊很容易就能明确具体的病机,通过调整病机最大限度发挥机体的防御能力,就能实现维持健康的目的。而现代医学想要了解病理状态很困难,对人体虚实状况更是没有概念,认识不到机体自身有强大的抗病能力,只能用现代医学技术直接处理疾病了。

《伤寒论》能认识到全身功能及病理状态的一致性,局部又会存在有差异性,符合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原则。《伤寒论》每一组方都符合这一原则,是我们学习《伤寒论》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法宝。

伤寒 (21)

最后编辑于 03-07 · 浏览 416

回复收藏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