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onlySearchIcon

伤寒 相关医学资讯

《解析伤寒论》

357.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方九。 麻黄(去节,二两半)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

《解析伤寒论》

感染,容易出现多系统受累表现,小便利、无汗、呕、咳、头痛、手足厥等症状都可能出现。  《伤寒论》从不单纯讲感染,所有的临床病症都是紧密联系患病个体基础状态,所以治疗主要是针对病机做出调整,病机好转

《解析伤寒论》

”是《内经》的认识,指正气阴阳和谐充盛,并且能贯彻到身体每个角落。《伤寒论》“阴阳自和”也是如此,认为协调充实的正气是抗病的关键。“阴平阳秘”是一个理想状态,是所有养生治疗的目标,是实现健康的根本。正气是中医

《解析伤寒论》

就是舍本逐末,故放弃药物抗邪,纯用补正,全力以赴扶持机体功能。机体自身是健康的根本,所以扶正优先于驱邪,这条主线贯穿《伤寒论》全书。阳明病、少阳病,机体正气较盛,治疗以配合机体驱邪为主,驱邪手段大都对机体

《解析伤寒论》

恢复正常的表现,预示病愈可能性较大。 这里脉微弱数是相对于前边的沉弦大而言,《伤寒论》根本没有单纯靠脉象来诊断病情的情况,完整的病史、查体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前边的变化过程,而是接诊一个长期腹泻,脉

伤寒论有感

干了二十多年的西医内科,回头又看伤寒论,果然又有感悟,伤寒论本质上其实是中医的病理生理学,太阳病是感染性疾病,阳明病是感染未控制住进展到消化系统。少阳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内科系统疾病,但功能性病变居多

《解析伤寒论》

109.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方五十九。  与上条均属困扰作者多年的问题。 阴阳五行理论属于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在应用于医学

《解析伤寒论》

症状加重表现出血倾向,但具体出血部位不确定。《伤寒论》能在全身功能状态一致的整体观念基础上认识到局部的差异性,这也是我们认为《伤寒论》是医学哲学的原因。

伤寒解惑论

申请加分 我读《伤寒解惑论》大受裨益,感于网上未找到电子文档,遂扫描上传以期更多人受益。 登陆这个论坛后发现也有网友提及该书,因而以此作为在这里的敲门砖。http://www

《解析伤寒论》

339.伤寒热少微厥,指(一作稍)头寒,嘿嘿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   正虚邪微表现为末梢循环不良、反胃、烦躁,逐渐转为

《解析伤寒论》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 小青龙汤主之。方十。 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解析伤寒论》

厥冷等症状,属于危象,必须扶阳救逆,炙法是常用的方法。临床发热是很重要的抗感染表现,属于防御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存在于任何活体,感染不发热仅见于类似此条的机体崩溃的情况。所以《伤寒论》不用发热与否作为界定

《解析伤寒论》

体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是因为正气的提升非常困难,所以《伤寒论》中更强调预防和早期处理,同时做好宣教,指导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长期坚持取得疗效。中医“治未病”就是因为能认识到机体是决定健康的绝对主力

《解析伤寒论》

再服。  管腔局部热症而全身虚症,补法护正局部清热。此条病情属于虚热证,所以组方原则接近乌梅丸方。这样的组方方式后人不理解内涵,称为“寒热互用”,与“上热下寒”属于相似水平,都是对《伤寒论》的误读。 

《解析伤寒论》

16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方二十六。(泻心汤用前第十七方。)  同样的误下后表现,上一条文下后正虚明显

《解析伤寒论》

通过增加诊脉采集部位更容易得出准确的分析结果,但却因为混入了定位思想,冲淡了脉诊的科学性。失去了对全身功能状态一致性的认同,《内经》脉诊就失去了灵魂。这种脉法与《伤寒论》全身一统的观念不同,应该是后世混入

伤寒知要

作者: 万友生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年: 2016-9-1页数: 214定价: CNY 25.00装帧: 平装丛书: 万友生医学丛书ISBN: 9787513236119

《解析伤寒论》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有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方十一。 (用前第十方。) 心下有水气是描述阳气不足、机体水液循环功能偏弱的慢性问题。体弱、局部

《解析伤寒论》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方三十六。茯苓二两 桂枝 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此条前部同上条,都是汗出

《解析伤寒论》

169.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三十一。(用前方。)  此条是严重的阳盛阴亏导致血容量不足,会出现外围循环不足的表现,例如背寒、四肢冰凉等。个体体质较强,但仍有类似

更多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