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伤寒论》
197.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一云冬阳明。)
此条也属于阳明中寒症,正气不盛、全身慢性病理改变存在。因为抵抗力差,一旦出现感染,容易出现多系统受累表现,小便利、无汗、呕、咳、头痛、手足厥等症状都可能出现。
《伤寒论》从不单纯讲感染,所有的临床病症都是紧密联系患病个体基础状态,所以治疗主要是针对病机做出调整,病机好转,所有问题都会好转。
在健康问题上,以《伤寒论》为代表的传统医学认为内因是第一位的,而病机决定了内因的主要方面,所以治疗主要针对病机,注重的是依靠人体自身的功能。现代医学则认为外因重要,而对人体自身的认识则基本限于次要方面,也就是说血常规、血糖、血压等都是对个体功能状态孤立、静止的评估,很难代表机体整体功能状态。认识上的差异决定了现代医疗不懂得依靠人体功能,这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最根本的区别。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主要原因,维持健康从来都是依靠机体自身,现代医学认识水准明显达不到这样的高度。
以慢性胃炎的治疗为例,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抗幽门螺旋杆菌是有短期、局部作用的,远期作用则依赖于患者自发的遵守病机原则,而这样的认识一般都是患方通过生活经验自己总结出来的。
如果把现代医学定义的疾病看做是一棵树上的果实,那么全身一致的病机就是整棵果树。现代医学的治疗是针对果实,治疗后果实可能不在了,但是产生果实的环境仍然存在,可能很快又会结出果实。而张仲景的治疗则是针对果树,果树不存在了自然什么果实都不会再出现了。并且《伤寒论》的诊断方法在果树很小的时候就能发现并做出处理,可能果树根本就没有长大结果的机会。
就像没有果树就不会有果实,任何疾病都不是突然在身体出现的。技术的局限使得《伤寒论》对果实没有清晰的认识,但依靠哲学却能准确把握住果树的问题。
民间认为中医治病能“去根”,就是因为《伤寒论》能认识到病机这一深刻的理念。所以我们认为诊断不归结到病机则不够深刻,治疗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善病机疗效就不可靠。
无论如何健康主要依靠人体自身,病机问题的好转可以使许多顽固疾病获得难以置信的疗效,这也是激励我们一路披荆斩棘坚持过来的动力。
最后编辑于 03-09 · 浏览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