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资料】重大动物传染病与兽医公共卫生问题

最后编辑于 2007-07-05 · IP 江苏江苏
2884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18 年零 2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据WHO最近统计资料表明,人的传染病60%来源于动物,50%的动物传染病可以传染给人。世界范围内由动物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愈演愈烈。目前已经证实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有200多种,其中大多数由家畜、驯养动物、宠物和野生动物传染给人类。在许多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有4种,其中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就有30多种。这些疾病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对人类与动物的健康形成旷日持久的威胁。据研究,许多新出现的人类传染病与动物密切相关。如最早发生并流行于英国的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2003年在美国发生的猴痘;2004年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的亚I型口蹄疫;近两年给世界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的禽流感。这些重大动物传染病严重的影响了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与兽医公共卫生。重新认识、研究新发生的和再度出现的危害严重的动物传染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充分发挥兽医公共卫生的防线作用,对保障畜牧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发生的和再度出现的危害严重的动物传染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老病出现新症状,老病原出现新变异:病原因子在环境压力与机体免疫压力下,不断发生变异,出现新的变异株与血清型,如口蹄疫、禽流感等,病原因子毒力变异导致新的流行,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如禽流感对哺乳动物的毒力增强,导致人的感染。与此同时,使一些烈性传染病病原出现非典型感染与发病,如目前流行的非典型性新城疫与非典型猪瘟,给疾病的控制与消灭带来极大的困难。
新出现和重新流行的传染病危害性增大:据农业部1986~1990年对全国畜禽疾病进行的普查表明,我国动物传染病有202种,寄生虫有90多种,其中有80年代新发生的传染病15种,寄生虫病2种。90年代又新发生传染病10多种,这些新发生的30多种传染病已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与流行,给畜牧业造成了新的威胁。同时过去己得到控制的一些传染病,比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链球菌病、炭疽、乙型脑炎、口蹄疫、流感等,近几年来发病率不断回升,不仅威胁着养殖业的发展,而且对人类的健康也造成重大影响。
多病原并发,继发使疾病复杂化:临床发病动物常能检测出多种病原,如猪伪狂犬病病毒与细小病毒、猪H型圆环病毒等呈混合感染。给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控制增加难度,经济损失巨大。

细菌性疾病危害加剧:随着集约化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污染日益严重,细菌性疾病明显增多,如巴氏杆菌、猪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的危害已变得十分严重。滥用抗生素等导致耐药菌株普遍存在,并使一些体内正常菌群成为致病菌群。同时由于临床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产品药物残留含量增加、产品质量下降、出口受阻,消费者心里恐慌。
疫病发病周期缩短:猪口蹄疫的流行周期过去是5~10年流行1次,发展到3~5年流行1次,又从每年流行1次,现在是每年流行多次,夏季也常发生,发病周期大大缩短,间隔时间愈来愈短。因此,猪口蹄疫的免疫必须每年进行4次,每3个月1次,否则难于控制疫病的发生。

疾病流行的空间特征变化迅速:集约化养殖加大了疾病传播速度与流行强度。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不少原来呈地方性流行的疾病变成世界性流行。

动物传染病对人类的威胁越来越大:近年来全球一个共同的问题是人类越来越面临着动物病原的威胁,如SARS和爱滋病等的研究结果发现,病原溯源都与动物有关。高致病性禽流感原本只感染家禽发病,对水禽和哺乳动物不致病,而现在不仅能使水禽高度感染并能严重发病死亡,而且感染哺乳动物和人,并引起死亡。这警示随着环境、气候和生态的变化,某些动物病原已经突破种间屏障,直接感染人,给人类造成巨大威胁。

多病原混合感染增多,使病情更加复杂化:当前发生传染病往往不是单一的病原体所致,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共同协同作用而造成的。多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已成为发病的主要形式。由于多病原的感染,使病畜禽所表现的临床症状没有诊断特异性,而是表现为一系列的综合症候群,使病情复杂化,增加临床诊断的难度,也给疫病控制带来困难,导致畜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造成更大损失。

病症非典型化,随性感染增多:在疫病流行过程中,病原体受到外界环境及高度免疫力的影响,使一些病原体的毒力经常发生改变,有的毒力变强、有的毒力变弱,出现了新的变异株和血清型。加之畜群中的免疫水平不高或免疫抗体不一致,致使某些疫病在猪群中发生流行、并非典型化。比如猪链球菌病出现了血清2型,不仅能引起猪高发病,死亡率增大,而且引起人发病,成为一种新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

二、动物重大传染病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影响

6月下旬以来,四川省资阳、内江等10个市的32个县(市、区)、119个乡镇(街道)、188个村(居委会),发现了由农村死病猪引发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截止8月3日共发现病例已累计205例,有38人死亡。
近年来,不断有新的传染病肆虐人类,如2004年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海绵状脑病(疯牛病)、非典型肺炎(SARS)、O-139霍乱、家鼠型出血热、莱姆病等30多种病。人们注意到这些新传染病都是动物源性传染病。据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人的传染病有60%来源于动物,而且50%的动物传染病可以传染给人。由于许多动物疫病可以通过动物源性食品传播给人,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可以在人群中传播,已成为直接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动物疫病危害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主要是动物疫病可以使动物源性食品携带能够感染人的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人发病甚至死亡。另外,在防治动物疫病中,由于不当使用兽药而产生的耐药性、抗药性、药物残留,均可通过动物源性食品对人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三、动物重大传染病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传染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往往具有人兽共患特征。一些动物病原体天生就有感染人的特性,还有一些动物病原体本身不感染人,但随着人类接触的机会增多,这类病原体适应了人体生存,从而衍化成了人类病原体。有资料表明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疾病多达196种。尤其是全球化进程加速了世界各国人员的交往和畜产品贸易,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特别是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开发,增加了动物病原向人类的传播速度。过去人类流行的传染病病原68%来自动物,而现在这一比例上升到72%。由于这种人类与自然的不协调发展,新传染病出现的频率明显加快,人的传染病来自动物的比例明显增高,最近十年新出现的亨德拉、尼帕、西尼罗河热、疯牛病、猴痘、高致病性禽流感、SARS等由动物传播给人类的烈性病毒性传染病使人们不得不承认过去5~10年才出现一种新传染病,而现在却1~2年就出现一种新型传染病的现实。2002年底,我国暴发的SARS疫情冲击了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其动物传播来源尚未查清,恰好一年之后的2003年底,全球最大一次禽流感暴发又横扫了包括我国在内的十余个东南亚国家。这二次新传染病引发了极大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恐慌,也充分暴露了我国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缺乏预警和有效防治体系的问题。不仅给我国的公共卫生和经济建设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出口贸易和国际形象。

在国内,由于结核的又一次抬头,这一古老疫病重新成为全球和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艾滋病的超快速增长与美国这一艾滋病的发源地能很好的控制疫情形成了鲜明对照,我们已经为意识到初期对艾滋病的轻敌而后悔莫及。在发达国家很少出现的狂犬病一直处于我国传染病致死率和死亡数之首,不仅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严重的狂犬病流行国,而且直击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脆弱和缺陷。发达国家较少流行的乙型脑炎、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炭疽、伤寒、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甚至鼠疫和霍乱等重要人兽共患病在我国却年年不绝。此外,全球一体化加快了疫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多的病毒和细菌随人、动物和植物周游世界,寻找新的牺牲者。像亨德拉、尼帕、西尼罗河热、疯牛病、猴痘等重大疫病己经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卫生健康,随时可能传入我国。



























8 6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8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