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胃癌的中医药治疗

放疗科医师 · 最后编辑于 2004-04-04 · IP 广东广东
706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21 年零 12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 中医病因病机 ]
情志不舒,饮食不节,胃失和降,脾胃功能失常,运化失司,痰凝气滞,热毒血瘀,交阻于胃,积聚成块,是胃癌的主要病因,而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涸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① 情志因素:忧思伤脾,脾伤则气结,气结则津液不能输布,聚而成痰;恼怒伤肝,肝伤则气郁,气郁则血液不能畅行,积而为瘀。痰瘀互结,壅塞腔道,阻隔胃气,而引起进食噎塞难下,或食入良久反吐。如《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隔绝闭塞,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肝气郁滞,常可横逆犯胃侮脾,以致肝胃不和;气郁过久,则可化火伤阴,损及脉络,而见胃病、吐血、便黑等症。
② 饮食因素:饮酒过度,或多食辛香燥热之品,胃有积热,热久伤阴,以致阴液亏损,津枯血燥,瘀热停聚,胃脘干槁,发为本病。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失其运化功能,气血无以化生,而致气血两亏;久则阳气亦衰,而见脾胃虚寒的表现。如《局方发挥》说:“积而久也,血液俱耗,胃脘干槁……其槁在下,与胃为近,食虽可入,难尽入胃,良久复出……曰反胃。”《景岳全书·反胃》篇亦说:“以酷饮无度,伤于酒湿;或以纵食生冷,败其真阳……总之无非内伤之甚,致损胃气而然。”
③ 素体因素:正气虚弱是形成肿瘤的内在根据,胃癌的发病多先有气血亏损、脾胃虚伤,在此基础上复因情志失调,饮食失节,而致痰气瘀热搏结,津枯血槁,发为本病。诚如《医宗必读·反胃噎膈》所说:“大抵气血亏损,复因悲思忧恚,则脾胃受伤,血液渐耗,郁气生痰,痰则塞而不通,气则上而不下,妨碍道路,饮食难进,噎塞所由成也。脾胃虚伤,运行失职,不能腐熟五谷,变化精微,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食虽入胃,复反而出,反胃所由成也。” 素体真阳不足,火不生土,脾胃虚寒,不能消化谷食,日久亦可发生本病,所以有“食入反出,是无火也”之说。
胃癌的病变在胃,胃主受纳与消化,脾与胃皆为后天生化之本,胃体癌变,影响受纳与消化,胃失和降,脾失运化,故有食欲不振,上腹部胀痛;癌瘤渐大病情日趋恶化,脾损及肾,终至脾肾阳衰。
[ 治疗 ]
1.  辨证论治
胃癌初期以标实为主,多呈气滞、血瘀、痰湿、邪热;后期以本虚为主,可出现气血亏虚、津液枯槁、脏气衰弱。治宜权衡病情之轻重,根据不同阶段的表现,采取不同的措施,或祛邪,或扶正,或扶正祛邪并举。
1.1 肝胃不和型
主症:胃脘胀满或疼痛,串及两胁,嗳气陈腐或呃逆,纳食少或呕吐反胃,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舒肝和胃,降逆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合旋覆代赭汤(《伤寒论》)加减。
柴胡10克、枳壳10克、白芍10克、木香5克、郁金10克、厚朴10克、 半夏10克、旋复花10克、代赭石15克、川楝子10克、陈皮10克、 香附5克、白英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
每日一帖,水煎服。本方以柴胡、白芍、郁金舒肝解郁,旋复花降气、代赭石重镇逆气,共为君药;辅以枳壳、木香、厚朴、陈皮、半夏理气和胃、降逆止呕,共为臣药;以川楝子、香附理气止痛为佐使药。
加减法:胁痛甚可加延胡索;嗳腐胀满加鸡内金、山楂、谷麦芽;胃中嘈杂、口干、舌红少苔,可去木香、陈皮、半夏、厚朴,加沙参、麦冬、石斛、佛手。

1.2 痰湿结聚型
主症:胸膈满闷,食欲不振,腹部作胀,吞咽困难,泛吐粘痰,呕吐宿食,大便溏薄,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软坚散结。
方药:导痰汤(《济生方》)加减。
枳实10克、南星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生牡蛎30克、山楂15克、象贝母10克、神曲15克、木馒头15克、黄药子15克、海藻15克、昆布15克。
每日一帖,水煎服。本方以半夏、南星、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可降逆和胃为君药,辅以陈皮、枳实理气燥湿使气顺而痰消,加之茯苓健脾渗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共为臣药,以海藻、昆布、生牡蛎、象贝母、黄药子消痰散结,木馒头利湿活血消肿,山楂、神曲消食和胃,共为佐使药。
加减法:脘痞腹胀加厚朴;舌淡便溏、喜热饮者,属脾阳不振,可加干姜、草蔻、苍术。

1.3 气滞血瘀型
主证:胃脘刺痛拒按,痛有定处,或可扪及肿块,腹满不欲食,呕吐宿食,或如赤豆汁,或见黑便如柏油状,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当归10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红花5克、五灵脂10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山楂15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延胡索10克、甘草5克。
每日一帖,水煎服。本方以当归、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养血为君药,辅以三棱、莪术、五灵脂破血散瘀消积共为臣药,香附、陈皮、延胡索、山楂理气活血止痛为臣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加减法:瘀久损伤血络较甚,而见大量吐血、黑便,则应去桃仁、红花、三棱、莪术、赤芍等,加用仙鹤草、蒲黄、槐花、参三七等;胃痛甚加三七粉冲服;呕吐甚加半夏、生姜;胃中灼热加蒲公英、栀子、白花蛇舌草。

1.4 脾肾两虚型
主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泛吐清水,面色萎黄,大便溏薄,神疲肢冷,舌质淡,舌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缓或细弱。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暖胃。
方药:理中丸(《伤寒论》)合六君子汤(《妇人良方》)加减。
党参15克、白术10克、干姜5克、半夏10克、良姜10克、陈皮10克、丁香3克、白蔻仁3克、吴茱萸10克、附子10克、苏噜子15克、炙甘草3克、藤梨根15克。
每日一帖,水煎服。本方以党参、白术、生姜温中补气健脾为君药,辅以良姜、附子、吴茱萸、丁香温中散寒,半夏、陈皮理气和胃降逆止呕为臣药,白蔻仁、藤梨根、苏噜子健脾袪湿,甘草温中健脾调和诸药共为佐使药。
加减法:如脾肾阳虚,更见形寒肢冷者,可加肉桂、补骨脂、仙灵脾等;大便质软,数日一行,可加肉苁蓉;恶心、呕吐甚加灶心土、代赭石。
2.  辨病常用方药:
2.1 胃癌常用中草药
2.1.1 七叶一枝花
为百合科重楼属植物华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根状茎。别名:蚤休、重楼。性味、功能:苦、微寒,有小毒。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别录》谓:“主癌疾痈疮阴蚀”。主要成份:甾体皂甙(蚤休甙、蚤休士宁甙)、生物碱、氨基酸。本品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各种肿瘤皆可选择应用。本品研末外敷肿块,能减轻癌症疼痛。 药理作用:(1)对S180、S37、有抑制作用。(2)蚤休甙和蚤休士宁甙有镇痛、镇咳、溶血作用。常用剂量:15~30g,水煎服。
2.1.2 白英
茄科植物白英的全草。别名:蜀羊泉。性味、功能:苦、微寒。清热解毒,消肿利水。《别录》谓:“女子阴中内伤,皮间实积”。主要成份:龙葵碱、白英碱。药理作用:(1)对人体胃癌有抑制作用。(2)白英碱对S180、WK256有抑制作用。常用剂量:15~30g,水煎服。
2.1.3 龙葵
茄科植物龙葵的全草。别名:老鸦眼睛草。性味、功能:苦、寒,有小毒。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本草纲目》谓:“清热散血,压丹石毒,疗痈肿毒,跌扑伤损,消肿散血……通利小便”。主要成份:甾体生物碱(茄边碱、龙葵碱、茄解碱)、皂甙。本品有利尿作用,在治疗癌性胸、腹水时,剂量需增大,可用至四两。药理作用:(1)复方龙葵对胃癌细胞有抑制作用。(2)有抑菌作用。(3)有兴奋、提神、利尿、祛痰、止咳、止血作用。常用剂量:30~60g,水煎服。
2.1.4 藤梨根
猕猴桃科植物软枣猕猴桃的根。别名:阳桃根、猕猴桃根。性味、功能:酸、涩、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止血消肿。《本草拾遗》谓:“调中下气,主骨节风”。《本草纲目》谓:“治反胃”。主要成份: 猕猴桃碱、维生素丙。本品为消化道肿瘤之常用药物,溃疡型胃癌尤为常用。药理作用:对S180、U14有抑制作用。常用剂量:15~60g,水煎服。
2.2   胃癌常用中成药
2.2.1 平消胶囊:含有郁金、仙鹤草、五灵脂、白矾、硝石、干漆、枳壳、马钱子粉。有活血化瘀,止痛散结,清热解毒,扶正祛邪之功效,对肿瘤具有一定的缓解症状,缩小瘤体,抑制瘤体生长,提高人体免疫力,延长患者生命的作用。
用于肺癌、胃癌、食道癌、肝癌、乳腺癌、骨肿瘤、子宫肌瘤、淋巴瘤、鼻咽癌。
口服一次4-8粒,一日3次。
2.2.2 安替可胶囊:含有蟾皮等。有软坚散结,解毒定痛,养血活血之功效。其抗肿瘤有效成分为蟾蜍内酯类,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癌瘤以及肺癌、皮肤癌、子宫颈癌、乳癌等,也与放疗合用,可达到减毒增效的作用。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饭后服用;疗程6周,
3.  外治法
胃癌的治疗,除了打针吃药外,还可采用外治的方法,使药物通过皮肤,内达脏腑、经络,调整人体阴阳的平衡,起到治疗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癌性疼痛,可用蟾酥膏(蟾酥、生川乌、两面针、公丁香、肉桂、细辛、七叶一枝花、红花等)外敷,24小时换药1次,7天为1疗程。坎离膏(麻黄、防风、荆芥、羌活、独活、透骨草、桂枝、白芷、生艾绒、干姜、附子、木瓜、牛膝、当归尾、红花等)对于胃癌引起的胃脘部冷痛有一定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外敷于胃脘部,24小时换药1次,7天为1疗程。
4.  急症或兼症的治疗:
4.1 出血: 表现为呕血和黑便两种,临床上以排柏油样大便较呕咖啡样液更为常见,有时黑便为唯一的症状。中医在治疗出血时,把血量多少、颜色、部位等做为辨证的主要依据。出血量少、鲜红、病在上焦,为血热妄行;量多、色暗、病在下焦,为脾不统血;色紫、有块为瘀血;色黑、发热为毒火;色淡、骨酸为肾虚。中医治疗出血注重全身用药,结合脏腑功能立法开方:清心能凉血止血,健脾能统血止血,柔肝能藏血止血,补肾填髓能生血补血。在配伍中还要注意引经药物,如衄血、呕血在上焦,常用牛膝茅根引血下行:溺血、便血在下焦,常用升麻、柴胡炭,提升脾气加强止血。
4.2 恶心、呕吐: 呕吐清水,多属胃寒,治宜丁香柿蒂散(丁香、柿蒂、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党参、生姜、大枣)加减。呕吐苦水、酸水,多属胃热,治宜橘皮竹茹汤(陈皮、半夏、茯苓、竹茹、黄连、麦冬、枇杷叶)加减。
4.3 腹泻: 症见饮食减少,大便溏薄,或腹泻,或呕吐,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胸脘闷胀,面色萎黄,舌苔白,质淡红,脉细缓或虚缓。多属脾胃虚弱,治宜参苓白术散(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炒甘草、白术、山药)加减。如下利清谷,形寒肢冷,多属脾肾阳虚,治宜附子理中丸(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或四神丸(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加减。
5.康复治疗
胃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确诊时大多为中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11.6%,许多患者虽经手术治疗,但术后常出现复发和转移,因此,预防复发和转移是提高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重要课题。胃癌手术治疗,常作大部或全胃切除,对术后患者的消化功能有一定的影响;胃癌术后化疗,也会出现一些毒副反应。上述问题,都是胃癌康复治疗中需要认真解决的。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体正常的情志活动,但过度的情志变化会使人产生疾病。胃癌的发生、发展与预后,与情志有关。《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隔绝闭塞,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素问·举痛论》指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肿瘤患者情绪高度紧张,身体一有不适,就马上怀疑肿瘤复发,结果适得其反,导致夭折。美国著名医学专家赖斯特·布莱斯罗博士曾经说过“人们日常生活习惯对疾病和死亡的影响大大超过医药的作用”,胃癌病人除定时接受服药、打针等治疗外,要根据自己的病情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如听轻松的音乐、读书、看报、下棋、绘画、书法,参加适度的社会活动,或从事适当的工作,重建生活规律,有利于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提高。
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胃癌病人大多已大部或全部切除胃,多餐少食,定时进食,有利于胃癌病人的康复。普通人一般采用三餐制,因为半流质食物(如稀粥)在胃中大约停留2小时,固体食物(如米饭)大约停留4小时,脂肪蛋白质食物大约停留6小时,三餐制是机体补充营养的有效方法。但胃癌术后患者,需采用多餐少食法,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饮食疗法。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明确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食物能养身,但也能致病。胃癌患者适宜食用易消化的食物,新鲜的蔬菜、水果、蘑菇类、豆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热能的食物,不宜进食油炸、干硬、辛辣、过冷的食物,以及霉变、熏制、腌制的食物。































































回复3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