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小白 跟学练专场第三期】漂亮的缝合之上肢瘢痕切除(远位减张)
今天是「美容缝合专场」的第三期,来分享一例上肢瘢痕切除后的缝合,附详细讲解。之前的两期可以在文末点击查看。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男,29岁
【主诉】:全身多发瘢痕10年余
【现病史及既往史】:无特殊
【检查】:

【临床诊断】:增生性瘢痕
操作技巧
这个病例考虑到多发性增生性瘢痕,其实这种瘢痕不是很严重,使用注射和压力治疗就可以改善,但患者对美观要求比较高就都切出来,正好拿其中一个简单的做缝合说明。
缝合技术
远位使用LBD缝合
皮下使用心形缝合(前面两期有展示,这里就不展示了)
表皮连续锁边缝合(基本操作,为了节省时间视频不展示)
缝合线选择
远位3-0抗菌薇乔;
皮下5-0PDS II
表皮7-0 Prolene
大家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建议思考以下问题:
1. LBD缝合的优势与劣势?
2. 远位缝合还有哪些方式?
如果大家有遇到类似的病例,欢迎分享你的操作过程和术前术后对比情况一起交流。
操作视频

术后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实操/练习心得和照片,和站友一起讨论学习。届时,我会挑选一些有学习价值的回帖进行丁当奖励,也会对大家分享的内容进行一对一指导和答疑解惑。
如果是手术或者练习视频也可以发帖参与,在标题带#缝合专场#标识并@丁香园病例库,上传你的操作视频,我也会挑选一些有学习价值的优质帖子进行丁当奖励,一对一回帖指导和讨论,同时你也能获得更多的官方流量推广。
活动时间:2025 年 9 月 22 日~ 9 月 28 日
知识点复习
瘢痕切除后的减张缝合是整形外科和皮肤科中常用的技术,旨在通过减少伤口周围皮肤的张力,降低瘢痕增宽或复发的风险,从而改善术后外观和功能。
减张缝合通过深层缝合技术(如皮下或筋膜层缝合)将张力转移至深层组织,避免表皮层直接受力,从而减少切口边缘的分离倾向。
同时低张力环境有利于伤口边缘的血供和细胞迁移,减少因机械牵拉导致的局部缺血或炎症反应,降低瘢痕增生风险。
在实践中我们通过通过分层缝合(如真皮层、皮下脂肪层、筋膜层),将张力分散到不同组织层次,避免单一层次承受过大压力。
我现在做瘢痕一般三个层次分层缝合:
第一个层次深层减张缝,使用可吸收缝线PDS、pdp或者薇乔线对皮下筋膜层进行间断缝合,充分减张。


第二个层次真皮层缝合:采用5-0pds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真皮层,进一步减少表皮张力。
第三个层次表皮缝合,使用7-0poly,确保对合精准且无张力。
大家都知道瘢痕肯定是个综合治疗的过程,所以我会让病人填写随访表,每个月随访,随访两年。

记得在评论区或者发帖留下你的实操/练习心得和照片、视频,参与跟学练专场学习。
往期内容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