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腹泻后D二聚体明显升高,要不要抗凝?

医师 · 最后编辑于 09-19 · IP 上海上海
1902 浏览

发热门诊,女性患者,41岁,既往史无特殊。因腹泻伴腹痛1天就诊,诉1天来反复发作性腹部绞痛,腹泻多次,黄色水样便,无血便及大便带血,无黑便及褐色大便,无恶心呕吐,查体腹部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CRP高,D二聚体5.37(参考值<0.5),肝肾功能淀粉酶电解质未见异常。静脉抗感染及对症处理后,因发热门诊无抗凝药物,让家属急诊配抗凝药,家属说急诊医生说是应激性的,不需要用药,给撵回来了。

查了一下资料:拉肚子(腹泻)导致D-二聚体定量升高,主要与腹泻引发的炎症反应、脱水、感染或肠道黏膜损伤激活凝血系统有关。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通常反映体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活跃程度。腹泻时身体可能因以下原因间接或直接导致D-二聚体升高。

一、脱水引起的血液浓缩

腹泻可能导致大量水分丢失,引发血液浓缩,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这种情况下,凝血系统可能被激活,形成微小血栓,纤溶系统随后降解血栓时会生成D-二聚体。此外,脱水还可能影响肝肾功能,间接干扰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平衡。

二、感染或炎症反应激活凝血

1. 细菌或病毒感染:部分腹泻由病原体(如沙门氏菌、轮状病毒)引起。这些病原体释放的毒素或代谢产物可能直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或血小板,激活凝血系统。

2. 炎症因子释放:肠道炎症反应会释放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促炎因子,这些物质可促进凝血酶生成,加速纤维蛋白形成,最终导致D-二聚体升高。

三、肠道黏膜损伤与局部血栓形成

频繁腹泻可能造成肠道黏膜破损或溃疡。肠道黏膜损伤后,局部组织会释放组织因子(TF),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形成微小血栓以修复损伤。血栓被纤溶系统分解时,D-二聚体水平随之升高。若腹泻伴随肠道出血(如感染性肠炎),血液直接进入肠道可能进一步加剧凝血反应。

四、其他潜在关联因素

1. 基础疾病影响:若患者本身存在高凝状态(如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腹泻可能作为诱因加重凝血异常。

2. 药物或治疗影响:某些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可能影响凝血功能,但需结合具体用药分析。

所以,到底要不要抗凝,请各位站友给点意见。

该帖还没有疾病标签去添加
8 4 8
同行评议(0)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病例完整NaN
临床实用NaN
诊疗科学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8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