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性、大汗淋漓、抽搐3小时!
病例信息
主诉:大汗淋漓、抽搐3小时余。
现病史:患者3小时余前在高热环境中从事体力劳累后出现大汗淋漓,四肢肌肉阵发性抽搐、发作时间约10分钟,无口头白沫及意识丧失,无发热、寒战,无咳嗽、咳痰,略感胸闷、心悸、气短,无胸痛及肩背部放射痛,无流清涕、打喷嚏,休息后症状未见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急送我院,急诊科查肾功:胱抑素C 3.30 mg/L、尿素(陕HR) 11.58 mmol/L、肌酐(陕HR) 220.2 umol/L、尿酸(陕HR) 569.0 umol/L、二氧化碳 13.5 mmol/L等检查,给予静点“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500ml+维生素C 3g”,遂以“热射病?”收住我科。病程中患者一般精神状态差,无腹痛、腹泻,无尿;体重无明显变化。
辅 助 检 查:
(2024-07-11,本院)血常规:白细胞(陕HR) 13.22 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 7.94 10^9/L、淋巴细胞计数4.10 10^9/L、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0.08 10^9/L、血小板(陕HR) 360 10^9/L;
肝功:总胆红素(陕HR) 44.1 umol/L、直接胆红素7.2 umol/L、间接胆红素 36.9 umol/L、前白蛋白470.1 mg/L、总蛋白(陕HR) 104.0 g/L、白蛋白(陕HR) 57.7 g/L、球蛋白 46.3 g/L;
肾功:胱抑素C 3.30 mg/L、尿素(陕HR) 11.58 mmol/L、肌酐(陕HR) 220.2 umol/L、尿酸(陕HR) 569.0 umol/L、二氧化碳 13.5 mmol/L;
心肌酶:α-羟丁酸脱氢酶 333 U/L、乳酸脱氢酶(陕HR) 436 U/L、肌酸激酶同工酶 40 U/L、肌酸激酶(陕HR) 483 U/L;
电解质:氯(陕HR) 93.6 mmol/L;
头颅+胸部CT: 1.颅脑扫描未见异常;2.两肺下叶纤维条索灶,两肺纹理增重。
静点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缓解抽搐、注射用兰索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口服补液盐散 (III)+ 浓氯化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液、支持对症等治疗。
次日患者症状缓解。
病例讨论
热痉挛之所以会引发抽搐,主要与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导致电解质失衡有关:
1. 核心原因:电解质流失在高温或剧烈运动中,人体通过大量出汗散热,汗液中含有钠、钾、镁等电解质。若仅补充水分而未及时补盐,血液中的钠浓度会显著降低(低钠血症),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异常,引发肌肉痉挛和抽搐。例如,每升汗液约含3-5克盐,高强度活动时每小时可出汗1-2升,盐分快速丢失。
2. 典型表现抽搐常见于四肢(尤其是小腿腓肠肌)、腹部等肌肉群,伴随疼痛、僵硬,严重时可能影响行动。体温通常正常,但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热衰竭或热射病。
3. 高危人群户外工作者(如建筑工人、快递员)、运动员、新兵等体力消耗大且暴露于高温环境的人群风险较高。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也需警惕。
4. 紧急处理
立即停止活动,转移至阴凉处。
补充电解质:饮用淡盐水(500毫升水+1/4茶匙盐)或运动饮料,避免单纯喝冰水或甜饮料。
缓解痉挛:轻柔按摩抽搐部位,缓慢拉伸肌肉(如小腿抽筋可轻扳脚背)。
就医指征:若抽搐持续超10分钟,或伴发热、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送医。
预防关键
科学补水:户外活动时每15-20分钟补充100-200毫升含电解质的液体。
饮食调节:多吃香蕉、菠菜等富含钾、镁的食物,高温作业期间饭菜可适当偏咸。
防护措施:避开正午高温时段,穿宽松透气衣物,逐步适应高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