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毅讯|EHJ:溴隐亭在围产期心肌病中的疗效


围产期心肌病(PPCM)被定义为在妊娠晚期或产后发生的继发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心力衰竭,且无其他可识别的心力衰竭病因。既往有研究显示,溴隐亭可通过与大脑中的多巴胺受体结合发挥作用,抑制产后相关的激素与神经失衡,在标准抗心力衰竭之外具有改善PPCM的作用。然而,在该领域缺乏相关临床研究证据。近期,Eur Heart J杂志发表了一项最新分析结果,探讨了这一话题。
本研究纳入了EORP PPCM注册研究中可用随访数据的PPCM患者。本次探索性非随机分析的主要暴露因素为溴隐亭治疗,主要终点是母亲的主要复合终点是诊断后6个月内死亡或再入院,或在6个月随访时出现持续严重的左心室功能障碍(左心室射血分数<35%)。使用逆概率加权法以最小化因指征进行混杂效应校正。采用多重插补法来处理缺失数据。
研究结果显示:在552名PPCM患者中,有85名接受了溴隐亭治疗(15%)。主要终点在491名患者(89%)中可获得。接受溴隐亭治疗的82名患者中有18名(22%)和仅接受标准治疗的409名患者中有136名(33%)发生了主要终点(P=0.044)。在完整病例分析中,溴隐亭治疗与降低不良母亲结局相关[比值比(OR)0.29,95%置信区间(CI)0.10–0.83,P=0.021]。在应用多重插补和校正因指征导致的混杂校正后,这种关联仍然存在(多重插补数据的逆概率加权模型:OR 0.47,95% CI 0.31-0.70,P<0.001)。在溴隐亭组的患者中观察到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为6.0%,而标准治疗组为5.6%(P=0.900)。

「毅讯点评」
本研究通过真实世界临床PPCM病例数据分析发现,在552例PPCM患者,在抗心衰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溴隐亭治疗可能与改善产妇6个月心血管结局事件有关。考虑到本研究存在的选择偏倚,研究者也使用了多种统计学方案进行了混杂因素的校正,最后的研究趋势保持一致。本研究为溴隐亭治疗在PPCM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循证医学证据,然而还需要进一步严格的RCT研究加以验证。同时,考虑到很多孕产妇相关的研究存在各种不良反应,其药物的长期随访安全性数据也至关重要。

最后编辑于 03-21 · 浏览 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