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病例(37)患者为老年女性,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细胞功能不佳,存在高血糖毒性
一、病例梳理
1、患者病史
l 患者基本信息:女性,年龄:67岁。
l 主诉:口干、多饮、多尿,体重下降6个月。
l 现病史: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口干、口苦,饮水多,喜甜食,每日在2000ml以上,伴有尿量增多,遂就诊我院门诊,查空腹血糖:GLU11.13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 12.1%。自起病以来,无排泡沫样尿,无视朦;无怕热、多汗、心悸、手震;无发热、畏寒;无咳嗽、咯痰,无胸痛、胸闷、心悸、气促,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端坐呼吸;无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无腹痛、反酸、嗳气,无腹泻、黑便。睡眠精神胃纳一般,大便正常,近3个月体重变化下降约4kg。
l 既往史:有高血脂,有高血压病史,未规则服药治疗。
2、检查结果
l 体格检查:
体温:36.5℃,脉搏:62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44/94mmHg。专科查体:身高163cm,体重58kg,BMI:22.39kg/㎡。心肺正常,双下肢无浮肿,胫前未见色素沉着,局部肤温正常;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正常,位置觉、震动觉、温度觉正常,10g尼龙丝(+)。
l 实验室检查:
一般项目:空腹血糖:10.37 mmol/L,餐后血糖:18.94 mmol/L。
空腹胰岛素水平13.43pmol/L,餐后2小时胰岛素129.52pmol/L。
糖化血红蛋白:10.9%
尿糖:26 mmol/L,尿蛋白:阴性,尿酮体:1.9mol/L。
总胆固醇:5.12mol/L,LDL-C:3.39mmol/L,TRIG:1.72mmol/L。
肾功能:肌酐:48umol/L。
l 影像学检查:心脏CTA心脏彩超未查未见异常,颈动脉及下肢动脉彩超:颈动脉硬化,双下肢动脉硬化。
l 其他检查:感觉阈值测定:右侧足部浅感觉减退。眼底检查未见异常。泌尿系彩超: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
3、诊断及诊断依据
l 主要诊断
1、2型糖尿病伴有多个并发症
2型糖尿病并酮症
2型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
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2、高血压病1级(很高危组)
3、高脂血症
l 诊断依据
1. 老年女性,口干、多饮、多尿,体重下降6个月。
2. 既往有高血压等病史。
3. 实验室检查提示: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尿酮体阳性,彩超提示有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感觉阈值提示有周围神经病变。
二、治疗与随访
1、治疗方案
本次治疗方案:
l 一般治疗:戒糖饮食,适当运动。
l 药物治疗: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18U,18U早晚餐前皮下注射
瑞舒伐他汀降脂、硝苯地平降压治疗。
2、随访情况
l 随访建议:该患者需严格全面控制血糖以延缓并发症进展,且需注意低血糖风险。做好糖尿病饮食宣教,并督促患者自我监测及自我管理。
l 随访检查/检验结果:
空腹血糖:7.23,餐后血糖:13.21
糖化血红蛋白:8.1%
尿糖:阴性
尿蛋白:阴性
尿酮体:阴性
总胆固醇:4.23mol/L,LDL-C:2.22mmol/L,TRIG:1.31mmol/L;肝功能:AST:22U/L,ALT:16 U/L;肾功能:肌酐:69umol/L。
l 治疗调整:治疗3个月后方案改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12U 早餐前皮下注射。
三、总结与思考
1、病例小结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目前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患者胰岛细胞功能不佳,存在高血糖毒性。饮食特点 :喜欢吃米饭类,碳水化合摄入比较多。患者对于降糖方案的需求:降糖效果理想,方便。是否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患者胰岛细胞功能不佳,血糖波动大,容易出现低血糖情况。
2、诊疗思考
1)初发糖尿病患者,早期强化治疗有助于恢复患者胰岛细胞功能,使血糖更容易达标。
2)选择药物的时候要考虑到血糖波动小、控制更平稳、方案简便易于执行。
3)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同时覆盖空腹和餐后血糖,HbA1c控制更优,达标率更高。
参考文献: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7)
最后编辑于 03-12 · 浏览 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