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如何正确分辨“癔症”和“精神分裂症”?

精神心理版达人 · 最后编辑于 02-01 · 来自 iOS · IP 江西江西
4780 浏览

癔症与精神分裂症同属精神疾病范畴,都会导致人的认知、情感、动作、行为和心理活动出现异常。但在临床诊疗中,很多患者无法将癔症与精神分裂症区分开来,往往将癔症误认为精神分裂症,给患者病情的治疗增加了很多困难。那么,如何区分癔症和精神分裂症呢?


一、癔症

一种功能性的,以解离和转换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性疾病。换句话说,该病是可逆性的,可治愈的,对患者、对家属、对社会,不存在多大危害的疾病。

癔症,过去也叫歇斯底里,可以看出发作的时候近乎疯狂的状态,让人害怕,这是焦虑高到顶点才会出现的症状,患者会出现濒死感,异常痛苦,有了一次发作的体验,患者怕再次发作,惶惶不可终日。出现这种症状的,疑病症患者常见,少数的强迫症恐怖症患者也可能偶尔出现。


二、精神分裂症

一种分裂性的,以言行不协调为主要症状的,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显然,该病对家属、对社会,能构成极大危害的疾病。


以经常见的被害妄想为例,就是担心有人来害他,焦虑升高以后,会坚信有人害他。这种情绪体验也是焦虑,并且焦虑常常处在很高的水平,所以坚信自己的观点。


三、癔病的临床表现分为两个类型:

①分离症状: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具体包括:情感爆发、意识障碍、癔病性精神病、癔病性神鬼附体等表现。


②转换症状:主要表现为躯体的功能障碍;具体包括: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躯体化障碍等表现。


四、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有:

1、思维的障碍,包括思维速度障碍、思维形式障碍、思维控制障碍、思维内容障碍等。


2、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触等。


3、对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患者来说,主要是人格、情感反应、意志、行为和社会功能的障碍,比如缺乏情感、缺乏始动性、言语贫乏、兴趣缺乏、行为懒散、社交退缩等。


五、“癔症”患者主要性格特点

1、情感反应的强制性、重复性和戏剧性。患者情感活跃、生动,但肤浅、幼稚,情感反应强烈,带有夸张和戏剧性色彩,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临床上表现为对一件小事就可以大发脾气哭笑、喊叫、吵闹、甚至撒泼打滚,但情绪转变迅速,随即破涕为笑,并伴有戏剧性的表演和动作。


2、高度的暗示性。患者很容易接受周围人的语言、行动和态度的影响,其暗示性取决于患者的情感倾向,患者对某件事或某个人的情感有倾向性则易受暗示,也就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缺乏联系则难以接受。


3、高度的自我显示性。患者具有自我中心倾向,过分夸耀和显示自己,喜欢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说自己从小聪明能干、有才能,许多人倾慕她,夸奖她。


六、“精神分裂”患者主要性格特点

1、被害妄想:在被害妄想患者的心中潜藏着某种不自信,且易于被负性事件所激活;为保护这种不自信,患者更倾向于将负性事件归昝于外界。通过这种外在性归因;能有效地将消极的负面影响投射给其他事物,从而维护其表面的自尊。而代价却是患者不得不生活在自我想象的主观世界里。


2、幻觉:患者的认知系统出现了混乱;使信息加工过程产生了偏差,即对现实的检验能力出现了差错,因而造成患者分不清内在信息与外在信息之间的差别。

3、缺乏自知力:有良好自知力,将健康和幸福归于内在因素。(如:自身的努力运动换取精神状态良好等) ;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自知力,则将健康和幸福归于外在因素(如气候等)。


4、社交退缩:精神分裂症慢性迁延的病程与患者负性的自我概念低期望值及外在的控制源有关;在这些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患者形成了一种被动性服从的应对策略,甚至产生无望感,从而逐渐出现社交退缩乃至回避等阴性症状。


5、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抑郁:由于自我服务偏见,人们常常从好的方面来看待自己,当取得一些成功时,常常容易归因于自己,而做了错事之后,怨天尤人,把它归因于外在因素,即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人家。它是一种主观主义的表现,也是一种归因偏见。自我服务性归因偏见。


6、其他症状:学者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有向外的、敌对性的归因方式。这是一种倾向于把坏的结果归因于外在的和稳定因素的归因方式;由于其消极的归因倾向,会增加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风险性。


七、如何区分“癔症”和“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与癔症可以从病因和症状上来区分,一般只要清楚这两个方面的区别,是很容易区分这两种疾病的。


(一)病因

在病因上,精神分裂主要是因为大脑结构存在细微的病理变化、一些神经功能上面的缺陷等原因所导致的。尽管这些变化也可能见诸于没有疾病的人身上,但精神分裂症明确存在大脑和神经障碍。


作为传令官,神经递质负责为脑细胞鸿雁传书,最容易出问题的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5-羟色胺以及其它 一些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之间活动不平衡或身体对神经递质的敏感性变质,就容易引发谨慎分裂;


而癔症主要是因为社会心理和躯体等因素,影响而导致。其中社会心理,主要是患者对激性事件的经历和反应;躯体因素,则是因为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有促进分离性障碍发生和发展的趋势。


(二)症状

在症状上,精神分裂症最初的症状信号很难去识别,症状发展比较很缓慢,而且通常出现在青年、少年时期。早期征兆有社交退缩、反应缓慢或睡眠模式改变等,这些症状可能被误认为是青少年期间的一些普通问题。


随后进入到明显症状期,在这期间,患者的精神症状特别严重。在症状发作期后,有些人得以缓解再不复,有些人在经历缓解期后,会反复发作;癔症患者则一般会有认知、记忆、身份、意识等方面的病理性分离。


癔症

1、癔症发作时会出现精神性的症状,但是其与精神分裂症的本质区别在于,患者产生的幻觉和妄想的内容不是固定的,总是变化多端。


2、患者个人极易被环境、他人和自己所暗示,患者会自觉在运动、感觉等很多方面有类似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3、例如癔症患者常常会感到自己患有各种疾病,但是当他们去医院检查时,却没有检查出任何器质性变化,这就是由患者的暗示行为引起的心理症状。


4、癔症患者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状况,而症状的发作完全是由主观意愿决定的,有时他们的症状甚至会在自然缓解。


精神分裂症

1、精神分裂症却不一样,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病情,更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症状。精神分裂症是一组以认知衰退、思维混乱、冷漠、意志和活动性减弱等为首要特征的精神障碍。


2、外部因素、心理因素和遗传因素,都可能导致这种精神疾病的发生,患者常常无法自觉自己的症状,甚至在症状发作完后,会对刚才的事情没有任何记忆。因此,精神分裂症在治疗难度上比癔症高很多;但是如果癔症,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后期也可能发展为精神分裂症。

3、癔症也会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的分离症状,所以与精神分裂症的某些症状会有重叠性,但是这两种病的表现形式不同,也不属于同一概念,在精神科上完全属于两种疾病。


4、不管是哪种疾病,都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只有及时在专科医生的帮助下进行完善的治疗,才有康复的可能。

4 10 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