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透析?原来是浓茶、菊苣粉惹的祸

病例信息
【患者信息】:患者中年男性
【主诉】:头晕、乏力、言语不清4月余
【现病史及既往史】:4月余前突然出现头晕、乏力、言语不清,无泡沫尿、肉眼血尿,无腰酸腰痛、夜尿增多,尿量正常,当地医院查尿素10.27mmol/l,肌酐410umol/l, 尿酸671umol/l, 血常规:白细胞14.74*10^9/L,中性粒细胞数12.31*10^9/L,C反应蛋白34.32mg/l。降钙素原0.29ng/ml,血气分析:PH值7.27 Pco2 17mmHg,乳酸9.4mmol/l,标准碳酸氢根12.2mmol/l,剩余碱-19mmol/l。尿蛋白及潜血阴性,UTP(-)。风湿、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A、血免疫固定电泳、血管炎筛查未见异常。监测血肌酐进行性上升(Scr 645-706-766-933umol/l),行临时血液透析管置入术,给予血液透析,血肌酐下降至160umol/l,脱离透析。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8年,血压、血糖控制可。
【检查】:肾穿刺病理结果:肾脏穿刺组织36个肾小球,其中2个球性硬化,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及颗粒样变性,多灶状及片状萎缩,片状刷状缘脱落,管腔扩张,偶见肾小管基底膜、肾小管管腔结晶,部分肾小管呈修复改变。肾间质弥漫水肿,多灶状及小片状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散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小动脉管壁增厚。符合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病。光镜: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
【临床诊断】:急性肾衰竭、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高尿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治疗经过及结果】:静滴甲强龙40mg,3天,出院口服泼尼松30mg qd,激素每周减量1片,5周后改为每日1片激素维持。
(病情变化)1周前患者再次发作头晕、言语不清,就诊当地医院查头颅核磁未见异常,尿素13.04mmol/l,肌酐241umol/l, 血气分析:乳酸15mmol/l,标准碳酸氢根16.3mmol/l,标准剩余碱-12.6mmol/l。给予补液及纠正酸中毒治疗,患者肌酐持续升高(Scr 162-243-396-634-703umol/l),遂我院住院治疗。
入院检验:生化:白蛋白39.6g/L,血肌酐792umol/l,尿素37.89mmol/L,磷2.07mmol/L;血常规:白细胞10.7*10^9/L,血红蛋白123g/L,血小板204*10^9/L;尿常规:酸碱度5.5,尿蛋白、隐血阴性;血渗透压309m0sm/kg,尿渗透压320m0sm/kg,尿微量白蛋白/肌酐:5.44mg/g。继发筛查:血/尿免疫固定电泳、ANCA、抗核抗体均阴性,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均正常,补体C4偏高0.379(0.12-0.36);
入院治疗:置入临时血液透析管,予血液透析,泼尼松30mg qd,碳酸氢钠片1g bid,非布司他40mg qd,碳酸钙1片 qd
再次借阅肾活检病理片,病理诊断: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偏振光下可见草酸盐晶体
根据肾活检结果,我们进一步询问了患者的饮食,发现患者喜欢喝浓茶,此次复发前摄入大量菊苣粉。根据既往体检报告发现患者有草酸盐代谢障碍。现可以明确诊断:草酸盐肾病。
治疗:予枸橼酸氢钾钠颗粒(早晨2.5g、中午2.5g、下午5g)、充分水化促进草酸排出,血肌酐降至285umol/l,脱离透析出院,激素减量至25mg qd。
总结与讨论
在生理条件下,草酸盐通过平衡膳食摄入、胃肠道代谢和吸收,以及肾脏和肠道排泄来维持草酸盐稳态。人体血循环中90%~95%的草酸盐经肾脏排泄,其余5%~10%随粪便排出。
体内20%~40%的草酸盐来自膳食。饮食过多摄入富含草酸盐的食物或中药,以及钙摄入减少,会显著增加草酸盐含量。但只有10%~15%摄入的草酸盐通过胃肠道吸收入血循环。60%~80%草酸盐由体内产生。肝脏是合成草酸盐的主要器官,丙氨酸-乙醛酸转氨酶(AGT)可将乙醛酸转化为甘氨酸。
原发性1型、2型和3型高草酸尿症是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醛酸代谢障碍,分别由AGXT、GRHPR或HOGA1中的致病变异体引起。
继发性高草酸尿症是由于饮食中草酸盐或草酸前体摄入增加、脂肪吸收不良、肠道菌群改变导致肠道草酸降解减少等引起的。如坚果、茶、洋桃(杨桃)、木酸果、大黄、菠菜等摄入增加有关。抗坏血酸(维生素C)、乙二醇、那非氧酸氟利(一种扩血管剂)和甲氧氟烷(一种麻醉剂)都是草酸的前体,过量摄入可能导致高草酸尿症。
草酸盐与肾小管间质性损伤:草酸盐可通过多种机制引发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此外,草酸盐还可以通过激活各种凋亡信号通路诱导肾脏上皮细胞凋亡。草酸盐刺激单核细胞并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导致全身低炎症状态,是肾损伤进展的重要因素。
最后编辑于 01-11 · 浏览 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