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21-左右束支阻滞
心室肌肉是很厚的,为了让心室统一收缩,我们用束支来传导电信号。我们的束支又分为左右束支,分别控制我们的左右心室。如果哪条束支坏掉了,那这部分的心室就只能进行电信号的室性传导,使得电信号呈现两个R波的M型。中间的凹槽称为R波切迹。

坏掉的是左束支还是右束支,心电图表现是不一样的。我们从六个胸导联的位置来看,V1离右心室最近,V5离左心室最近。

所以左束支阻滞就会在V5出现M型,右束支阻滞就会在V1出现M型。
因为右束支阻滞是最常见的(首先,右束支的解剖结构相对比较细长。细长的结构使得它在受到各种病理因素影响时,如局部心肌缺血、炎症(心肌炎等)、心肌纤维化等情况,更易出现传导阻滞。其次,从血液供应角度看,右束支的血液供应相对单一,主要来自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间隔支。当出现冠状动脉病变影响该血供时,右束支容易受损,导致传导阻滞。再者,右心室压力负荷的改变也容易影响右束支传导。比如在肺动脉高压等情况下,右心室压力升高,心肌组织受到牵拉等影响,干扰右束支正常的传导功能),所以我们把它的M型称为兔儿征。

V5的M型R波分开不像V1那么明显,常见的是融合在一起的样子,我们称为R波粗钝。

在发生束支传导阻滞的时候,发生了相对缓慢的室性传导,QRS间期就会超过120ms,但是我们发现,有些V1出现M型的右束支阻滞,它的QRS波是不超过120ms的,所以我们以QRS120ms为界限,超过了就是完全性,不超过就是不完全性。
右束支阻滞的时候,QRS间期延长,V5导联主要体现在S波增宽。

如果QRS波不超过120ms,但既没有V1的兔耳征,也没有V5的R波粗钝,我们就称为非特异性室内传导差异。

如果只是肢体导联出现两个R波的M型,可以考虑是正常的,目前无相关诊断。
看下面这张图

V2出现M型,V5S波增宽的,但是后面出现几个正常的QRS波后又出现M型,这种现象就叫做间歇性右束支阻滞。
再看下图

V2导联出现两个R波的M型,但V5的s波不增宽。

这里的V2的M型是特殊的ST段下斜型抬高,我们把这种特殊的波形称为Brugada波。

它只是相似于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但并不属于不完全右束支阻滞,
最后总结一下束支阻滞因为进行了室性传导,是可以发生ST段改变,我们称之为继发性ST-T改变。和心肌缺血是没有关系的。
最后编辑于 2024-11-26 · 浏览 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