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药学--临床药学类—文献(2 则)
叙事药学--临床药学类—文献(2 则)
叙事药学--临床药学类—文献号
2024-10-08,11:40,辛老师
【1】-3,【分享】PPI的药学特性与临床安全性
(入44, 叙事药学-总44)-辛老师- 管理类—文献--目录(35)(351-360)356,
2024-07-23
读书笔记:
奥美拉唑:
左旋和右旋光学异构体的混合体,R型异构体主要由CYP2C19代谢,因此药效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埃索美拉唑:S型异构体(埃索美拉唑)对CYP2C19的依赖较小,药效的个体差异也相应减弱。
雷贝拉唑;主要经过非CYP酶途径降解形成雷贝拉唑硫醚而清除,只有极少部分经CYP2C19代谢途径形成去甲基硫醚雷贝拉唑,避免了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对其药效的影响。
长期应用PPI(2个月以上),特别是长期大剂量(标准剂量加倍)应用,风险
应归—临床药学
4,【转帖】细化溃疡性结肠炎管理流程(入44, 叙事药学-总44)-辛老师- 管理类—文献--目录(35)(351-360)356,
2024-07-23
读后感:
溃疡性结肠炎,也可算消化内科一难治的疾病,曾有一亲戚,患此病四处求医,非见疗效,愤愤不平。
《非住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内科治疗临床实践指南――多伦多共识》**
作者: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5-06-11第 D-01 版:消化肝病周刊
专家解读
溃疡性结肠炎的最新指南――更细、更新、更严、更实用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吴开春
标题:
1. 根据UC病变严重程度和累及部位提出不同处理意见,更加细化。
2. 本指南采纳了最新临床研究成果
3. 更加强调及时进行临床疗效检测,不同药物的疗效评估时限不同。
4. .对待临床探索性项目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应归入--临床药学类
【2】-6,【转发】全面了解超敏C反应蛋白和C反应蛋白的关系
http://www.dxy.cn/bbs/thread/41733345#41733345
已入,33, 叙事药学-总33)-辛老师- 管理类—文献--目录(24)(241-250号) 248,号
核查:该帖,应归临床药学类文献
重编辑,提取当年学习时划线部分,自己也记忆强化一次,特别心血管疾病,与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基础不一样。
共第11次入编,839号, 全面了解超敏C反应蛋白和C反应蛋白的关系,2016-03-19 中华检验医学网 检验医学
(2024-10-08,16:10 记录,辛老师
(收录时)按:
某医院门诊检验C反应蛋白(范围0.00—8.00),病区检测范围(<0.5)医生反映,门诊的检标准,没有我的检测标准精度高.
2016-03-23
提要:
C反应蛋白,外周血C反应蛋白增高,提示体内可能存在较为强烈的炎症反应。常常用于很多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严重程度的评估。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脂质沉积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原因,因此采用了各种降脂药去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人们发现一个问题:脂质沉积学说并不能完全阐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原因,逐渐认识到:炎症反应与心脑血管疾病存在密切的关系。C反应蛋白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子。
大部分健康人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检测下限(10mg/l),但是他们仍然会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这一现象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检测下限(10mg/l)以内的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与心脑血管疾病仍然有关。
我们需要一种更灵敏的检测技术,诞生了“高敏C反应蛋白”, “普通C反应蛋白”。
高敏C反应蛋白的价值就在于他能检测到低水平的C反应蛋白,把常规C反应蛋白无法划分的那些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人划分出来,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显然就具有不言而喻的意义了。
最后,回答几个常见的问题:
1、高敏C反应蛋白和普通C反应蛋白既然检测的是同一物质,为何彼此难以换算?
2、什么时候该查高敏C反应蛋白,什么时候该查普通C反应蛋白?
回答:如果一个患者有明确的感染性疾病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倾向,建议查普通C反应蛋白。如果一个人只是健康查体,或者评估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建议查高敏C反应蛋白。
总之,高敏C反应蛋白与普通C反应蛋白的关系好比狙击**与shouqiang的关系,如果敌人在100米开外,当然最好使用狙击**,那是狙击**的特长;如果你敌人在25米以内,当然最好使用shouqiang了,因为近距离作战显然是**的特长。现在的问题就是,很多临床医生,不管敌人多远,一律使用狙击**。
3、为什么二者的参考范围不同?
回答:
第一,既然检测方法不同
第二,这类指标的参考范围意思不大,最重要的应该是合适范围!
4,如何正确理解”炎症“与”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
免疫系统的功能就是”清除异己,维持自稳“
所谓炎症,本质就是机体免疫系统清除异己而发起的免疫反应过程。
病理学家侧重于从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上去讨论炎症,
当个体发生感染性疾病(外源性抗原)是肯定有炎症反应的,而且是剧烈的炎症反应。但是这种炎症反应有个特点,就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也与炎症反应有关,与”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炎症还是不同的。:
第一, 从时间上来讲,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与”持续的炎症反应“有关,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感染性疾病、由于持续时间不长,
第二, 从强度上来讲,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炎症反应是低水平的炎症反应、
第三, 从诱发因素上:导致感染性疾病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炎症源(引起炎症的原因)“通常是很清楚的。但是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炎症反应中,炎症源到底为何物,现在还搞不清楚,
5、有人说高敏CRP在感染性疾病中也是有意义的,因为他发现很多感染性疾病患者普通CRP不高,高敏CRP增高。高敏CRP在感染性疾病中肯定是有价值的,但是价值如何,能否取代普通CRP我们还不得而知。、可能有一个误区:高敏CRP报告单上的参考范围其实是合适范围,普通CRP上的参考范围才是名副其实的”参考范围“。
6、普通CRP正常的患者,才能接受hsCRP的检测。
如果一个患者有急性炎症反应,那最好避开这段时间再查高敏CRP,毕竟这种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也不急这一两天吧,先把急性炎症反应解决了再说。
7、医生对感染患者开出了高敏CRP的检查,检查结果其高,与普通CRP对不上,不知道该怎么报。
跟帖:
亚洲铜,皮肤科医师
这科普文章写的真不错,读下来轻松幽默,谢前辈指教!
2019-08-09 · 来自 iOS · IP河南
跟帖回复网友:
辛老师hyxxj1949楼主,合理用药版达人
你先学,掌握精华,会有用的。
举一例,我十几年前,就开始学习药动学药效学理论,有一文还在全国会议获奖优秀论文。但是,到临床接受,逐步推开,是十几年后的今天,还要不断继续宣教。因为,要让临床医生尝到甜头,感觉这东西是可信,是比他们原来的思路要好,他们治不好,我用这个理论用好了,全科室感到惊奇,这不就让他们信任你了。在不断深化宣教时,你本身也是在不断学习。要知道,你自已懂,到给别人教懂,其本人所掌握的水平深度,不知要提高多少倍,“授人一瓢,自备一桶”。这话,是千真万确的!
2016-03-25 · IP浙江
大量跟帖点赞,说这科普文章好。
最后编辑于 2024-10-08 · 浏览 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