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中年男性同时出现肺部和脑的病变,生命垂危,他得了什么奇怪的病?

临床医学其他学科医学生 · 发布于 2024-09-17 · IP 河南河南
1.0 万 浏览
推荐、达人点赞 等 3 项荣誉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6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患者,44岁,男性,

主诉:发热、活动后气急、间歇性抽搐2月。

现病史: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低热,以傍晚为主;右下肢间歇性抽搐,伴有活动后呼吸困难、运动耐量下降。偶尔咳嗽、咯少量白痰,无咯血、胸痛。1周月前到当地一家医院就诊,头颅MR检查可见左顶枕叶低密度影;肺CT显示“右肺上叶空腔,双侧弥漫性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镜及经支气管活检均无法诊断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患者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和更频繁的抽搐,因此病人被转到我们医院。

发病以来,体重减轻近6公斤。

既往史:有哮喘病史,没有长期服药史。

个人史:他是一名厨师,在过去的20年里,他每天大约抽一包烟。生活环境相对潮湿,但没有接触毒物史。

体格检查:血压142/90 mm Hg,心率72次/分;呼吸频率19次/分,体温36.5摄氏度,不吸氧下脉搏血氧饱和度92%。肺部听诊可闻及弥漫粗大湿罗音。他的右手震颤,在右髋关节处可见一个无触痛性脓疱(如下图):

img


实验室检查:

  1. 全血细胞计数和尿检结果正常;
  2. 肝肾功能面板,肝酶和凝血分析:正常;
  3. 动脉血气分析:pH7.43,二氧化碳分压30 mm Hg, 氧分压61.2mmHg;
  4. 降钙素原正常;
  5. 自身抗体(包括抗核抗体、可提取核抗原、类风湿因子和抗中性粒细胞细胞质抗体)为阴性。
  6. 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0片段(Cyfra21-1)4.24 ng/mL(参考0-3.5),其他肿瘤标志物均正常。
  7. 血清CD4þ计数为477个细胞/mL。
  8. 血培养:阴性


入院时胸部CT造影剂显示右上叶前段和后段有厚壁腔病变,弥漫性小叶间隔增厚与多个磨玻璃影,可见两肺疯狂铺路石征;右上肺静脉及分支可见充盈缺损(图2A-C)。

img


脑磁共振造影显示在左侧顶至枕叶有一个30*30*20mm异常信号(图2D-G)。

img



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异常。肺泡灌洗液(BALF)外观呈乳白色,1小时后见一层较厚的沉积物(见下图A)。BALF的涂片和培养(真菌、抗酸杆菌和其他细菌)均是阴性。BALF未见恶性细胞。BALF中,在颗粒状物质的背景下可以看到大量无细胞成分中,外周PAS染色阳性(下图B)。

img



之后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穿刺压力为200mm H2O,脑脊液的细胞总数为32/mm3。脑脊液中蛋白质0.25 g/L,葡萄糖为3.69 mmol/L。抗酸杆菌、新型隐球菌及脑脊液培养都是阴性的。脑脊液涂片未见肿瘤细胞。

最后,从他的右臀部取出脓液进行培养,荧光增白剂染色后镜检显示真菌菌丝,表现出分杈和隔膜菌丝(下图C)。

img


最诊诊断:1.侵袭性肺曲霉病伴全身播散

         2.继发性肺泡蛋白沉积症

讨论:

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是通常见于免疫缺陷患者,但也可以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尤其是COPD、严重支气管扩张和糖尿病。

曲霉病最致命的形式是播散性曲霉病。从组织学上看,侵袭性曲霉病是曲霉菌丝侵入组织。最常受影响的器官是肺。真菌生长在肺泡内并侵入邻近血管结构,导致楔形的坏死。存在血管侵袭性的情况下,曲霉可以扩散到呼吸道以外的多处器官,包括皮肤、大脑、眼睛、肝脏和肾脏。播散性感染与预后关系密切,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可能改善IPA患者的预后。

IPA的临床表现和症状没有特异性,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咯血。感染还可以延伸到血管系统并进入大脑,导致海绵窦血栓和各种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IPA有两种影像表现,分别是血管浸润型和气道浸润型。血管浸润形式的特点是菌丝穿透血管壁,导致真菌性血栓,随后出现坏死和血液性播散。典型的CT表现为伴有晕征的结节和新月征。气道浸润型影像表现是增厚支气管壁伴有多发小叶中心结节。

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IPA的诊断,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推荐行肺泡灌洗液。除了常规的革兰氏染色,真菌染色(氢氧化钾和六铵银),培养和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之外),使用荧光增白染色可以提高真菌检测的灵敏度,也可以对毛霉和曲霉进行区分。

根据美国传染病学会和欧洲临床微生物学会传染病指南,IPA的一线治疗是伏立康唑。中枢神经系统曲霉病的治疗与IPA相似,在某些病例中可以进行手术切除。二线治疗可以选择两性霉素B脂质体,艾沙康唑,或棘白菌素(如卡泊芬净)。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可以考虑联合使用抗真菌药物。

本患者同时患有肺泡蛋白沉积症(PAP),这是一种少见的弥漫性肺部疾病,特征为肺泡腔内充满无定形物质。PAP通常表现为弥漫磨玻璃影和小叶间隔增厚,胸部CT表现为疯狂铺路石征。PAP的诊断可以通过BALF来进行,典型的的肺泡灌洗液就呈现出牛奶状,PAS染色阳性。PAP是由于肺泡巨噬细胞清除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能力下降,导致大量的脂蛋白物质堆积在肺泡内,这会阻碍气体交换,从而导致呼吸困难。

PAP可以分成三类:先天性、特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PAP通常继发于血液恶性肿瘤、免疫缺陷疾病、吸入化学物质,以及机会性感染。据报道与PAP相关的机会性感染微生物包括诺卡菌、分枝杆菌、巨细胞病毒,肺孢子菌和曲霉属真菌。

肺泡蛋白沉积症与相关的曲霉感染很少有报道。由 于PAP患者肺泡巨噬细胞功能障碍,以及作为良好培养基的表面活性物质,曲霉感染容易在其中生长。PAP病理生理机制可能涉及三种方式:(1)抑制吞噬颗粒的摄入,(2)降低肺泡巨噬细胞吞噬表面活性物质的速率(3)减少吞噬溶酶体融合。

因此,曲霉感染可能与PAP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同时肺泡巨噬细胞功能障碍可能增加肺曲霉病感染的风险。继发性PAP的疗效取决于针对潜在疾病的治疗的反应。

临床病程演变

治疗前患者血清GM水平为6.16,肺泡灌洗液GM水平为8.82。脓液培养和外周血下一代宏基因组测序鉴定为烟曲霉。先静脉给予伏立康唑,然后序贯给予口服伏立康唑。在该患者中并没有检测到免疫缺陷相关基因。治疗2周后,患者肢体抽搐停止,呼吸困难逐渐消失。抗真菌治疗3个月后,随访胸部CT扫描显示空洞和磨玻璃影均有明显改善,肺静脉充盈缺损缩小。后续脑MRI显示位于顶枕区叶的病变也比以前缩小(见下图):

img



后续治疗过程中没有进行全肺灌洗,病人出院后继续口服伏立康唑。

该帖还没有疾病标签去添加
13 20 24
同行评议(0)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病例完整NaN
临床实用NaN
诊疗科学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