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十年磨一剑——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支架+药物vs单纯药物,如何选择

发布于 2024-07-23 · 浏览 848 · IP 浙江浙江

学习笔记:

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支架组药物组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这类患者中,药物治疗仍是卒中长期预防的基石;

药物组(192例标准方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抗),治疗3个月后,转为单抗;

支架组(188例:除接受相同的药物治疗外,+支架置入治疗。

2024-07-23,15:40,记录,辛老师




十年磨一剑——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支架+药物vs单纯药物,如何选择?


西方国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占缺血性卒中患者的10%~15%,而在亚洲,这一比例高达46.6%。患有ICAS的患者更容易卒中复发,因此对于症状性ICAS(sICAS)患者的处理一直是临床实践的关注焦点。既往SAMMPRIS试验、VISSIT试验以及CASSISS试验提示,与药物治疗相比,支架置入没有带来近期或远期获益。基于上述研究,宣武医院团队开展的CASSISS-FU研究进一步延长随访期,旨在明确中位随访7年的时间内,支架置入术是否比单纯药物治疗带来额外的获益。2024年5月17日,在第十届欧洲卒中大会(ESOC)大会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高鹏教授代表CASSISS-FU研究团队汇报该研究结果


这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的Ⅲ期临床试验,纳入梗死区域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狭窄程度70%~99%)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mRS 0~2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排除标准为过去3周内有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病史或仅有脑干或基底节穿支梗死的患者。研究团队将符合标准的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两个治疗组:药物组仅接受标准的药物治疗方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抗治疗3个月后转为单抗,并根据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卒中协会(ASA)指南控制危险因素];支架组在分组后3~5天内,除接受相同的药物治疗外,还额外接受了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


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研究共招募患者380例,并随机分配至支架组(188例)和药物组(192例),排除入组后不符合条件的患者,共计358例患者入组,有237例(66.2%)完成了7年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7.4年。


结果提示,无论复合临床结局指标(P=0.97),责任动脉供血区的卒中事件(P=0.97),致残性卒中或死亡(P=0.70),任何与支架或药物治疗相关的卒中、TIA、心血管事件(P=0.08),还是全因死亡(P=0.60),支架组药物组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意向性分析(ITT)显示,支架组和药物组在30天内1年内发生卒中的事件频率以及死亡率,两组之间没有发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随访结果证实,在症状性重度ICAS患者中,支架置入联合药物治疗并未显示出较单纯药物治疗的额外获益。在这类患者中,药物治疗仍是卒中长期预防的基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孙春鸣 苏娅 撰稿)



论坛报

综合周刊2024年5月23日A版 (2).pdf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脑卒中 (56)

最后编辑于 2024-07-23 · 浏览 848

1 收藏9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