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所致静坐不能的治疗
静坐不能(akathisia)一词来自希腊语,本意为「无法坐下」。患者主观上存在不安及被迫活动的冲动,客观上多表现为重复运动,尤其是下肢,如不停摆动或交叉双腿、不断交换双腿的相对位置、持续踱步、坐立不安等。
普萘洛尔及其他高亲脂性β受体阻滞剂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静坐不能的证据最为充分,应作为一线治疗。然而须注意,普萘洛尔禁用于哮喘、窦性心动过缓、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等疾病的患者。
临床常用的亲水性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针对静坐不能的疗效显著不及普萘洛尔。对于缓解急性静坐不能,β受体阻滞剂的亲脂性可能尤为重要。
β受体阻滞剂之后,可考虑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如氯硝西泮、地西泮及劳拉西泮等,尤其是当患者存在显著主观痛苦时。
静坐不能占抗精神病药所致锥体外系反应(EPS)的一半以上,通常出现于治疗开始后的3天至2周内。此外,部分5-HT能抗抑郁药、安非他酮等精神科药物,以及停药或物质戒断(尤其是可卡因)也可引起静坐不能。
临床之所以使用苯二氮䓬治疗静坐不能,出发点主要有三:
1. 焦虑可影响静坐不能的表现;
2. 静坐不能的主观成分类似于焦虑;
3. 静坐不能的突出运动表现类似于不宁腿综合征,而后者对苯二氮䓬治疗可产生反应。
抗胆碱能药物
此类药物常用于治疗EPS,但针对静坐不能的疗效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 若干相关研究存在方法学问题,如未设置安慰剂组;
► 有研究显示,相比于替沃噻吨所致静坐不能,抗胆碱能药物治疗氟哌啶醇所致静坐不能的疗效较差;
► 与普萘洛尔不同,苯托品未能改善静坐不能的客观评分;
► 抗胆碱能药物可能仅对伴有帕金森症状的静坐不能有效;
► 相比于剂量,抗胆碱能药物的血药浓度与疗效的相关性可能更强,而血药浓度的信息往往难以获得。
一项Cochrane系统评价显示,尚无足够证据支持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静坐不能。
另外,抗胆碱能药物可损害认知;作为常用的抗胆碱能药物,苯海索的滥用及停药症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抗胆碱能药物在抗精神病药所致静坐不能中的治疗地位并不明确,故不作为一线治疗。
最后编辑于 2024-06-18 · 浏览 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