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机制复杂的抗精神病药

(1)氯氮平:氯氮平具有“三抗”和“三拟”作用机制,即抗D2受体、抗a1受体、抗5-HT2A受体和拟谷氨酸能,拟Y-氨基丁酸能、拟毒蕈碱M1受体效应,因为作用途径最多,故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率最高。
这里要详述的是氯氮平的拟Y-氨基丁酸效应。氯氮平和奥氮平都拟7-氨基丁酸能,激活皮质-边缘通路,从而抑制中脑一边缘通路多巴胺释放,抗阳性症状。
证据是:给大鼠短期服奥氮平和氯氮平后,依赖于剂量增加皮质3a,5a-四氢孕激素浓度,后者激动Y-氨基丁酸A型受体,另外,氯氮平还增加皮质3a,5a-四氢脱氧皮质类固醇,该物质也激动Y-氨基丁酸A型受体。
动物长期服氯氮平后,依然增加这些孕激素代谢物浓度,故长期服用氯氮平,镇静作用不会完全耐受。另一方面,氯氮平降低大鼠大脑皮质的脱氢雄甾酮和脱氢雄甾酮硫酸盐浓度,后两者能拮抗Y-氨基丁酸A型受体,其降低则Y-氨基丁酸A型受体功能脱抑制性兴奋,发挥镇静效应。
(2)奥氮平:奥氮平具有“三抗”和“两拟”,除无拟毒蕈碱M,受体效应外,其余作用机制与氯氮平相同,故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率仅次于氯氮平。
(3)奎硫平:奎硫平只有氯氮平的“三抗”,由于抗D₂受体效应太弱,故对阳性症状效果有限,抗a;受体的镇静效应可抗焦虑,抗5-HT2受体引起的拟多巴胺能效应可抗心境障碍,故适用于伴焦虑抑郁的精神分裂症病人。
最后编辑于 2022-11-15 · 浏览 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