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推荐 | 关注“希望”,点亮APD患者生命之光
本研究发现,具有较高收入、就业和接受自动化腹膜透析(APD)治疗患者的希望得分更高。希望与年龄和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更高的希望分数与更好的心理健康和较低的抑郁症状相关。此外,需要识别失去希望的患者人群,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预防不良结局。
背景和目的
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普遍面临疾病时感到悲观,失去对未来的希望。然而,在临床环境中讨论和理解希望的概念是复杂且有挑战性。虽然希望可以从不同的哲学和宗教角度来看待,但心理学领域试图在积极心理学框架下将其概念化。希望被视为一种目标导向的思维,可以激发积极行为并促进个人心理健康。因此,提高ESRD患者的希望可能对健康结果产生积极影响。
Snyder希望理论
- Snyder希望理论提供一个重要的框架,以解释希望的心理过程,Snyder希望定义为由个体后天学习而成的一种个人思维和行为倾向,它是一种认知特征,同时还是一种动力状态,希望由三部分组成,包括目标(Goal)、路径思维(Pathway Thinking)、动力思维(Agency Thinking),这一理论涵盖与个体未来观念相关的多个心理概念,包括希望、乐观和自我调控。乐观是对积极未来的一般感知,自我调控主要通过自我控制行为来实施计划的能力。相反,希望涉及到实现目标的决心和能力。
- 在不同的希望理论中,Snyder希望理论已经在学术成就和心理健康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理论通过将希望概念化为个体认为他们能够实现所渴望目标的认知,推动对希望的深入理解。Snyder指出,希望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思维,它包含个人对自己有能力找到达成目标途径的认知与信念(路径思维),同时,也包含个人激发自己沿着既定目标前进动机的认知及信念(动力思维)。认知和信念也会因目标实现的感知而产生,同时为路径思维和动力思维提供反馈。因此,在处理慢性疾病时,希望在应对和适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被视为一种内在资源,有助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个体应对疾病挑战。
希望和终末期肾病
- 在2017年,全球ESRD患病率约为0.07%。与一般人群相比,ESRD患者面临更高的抑郁和焦虑风险,同时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较低。此外,疾病进展和其他不利事件也具有一定影响。为适应治疗计划和改变生活方式,ESRD患者需要不断调整他们的社会角色和自我认同。这些调整导致他们对社会世界和未来的认知发生变化,进一步增加不确定性。因此,寻找和提高希望对于ESRD患者重新获得疾病控制权非常重要。研究表明,超过半数的ESRD患者表示需要支持性护理来重新找到希望。
- 提高ESRD患者希望水平可以改善其健康结果。研究表明,希望水平较低的ESRD患者报告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较低,抑郁和焦虑症状更严重。多项研究已确定与希望水平较低相关的社会人口统计学和临床因素,包括较低的社会支持感知水平、较低的收入、失业、较低的教育水平以及更多的合并症。临床环境中通常忽略关于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的交流,这些发现表明有必要识别希望水平较低的患者,实施以希望为基础的干预措施,以改善他们的健康结局。
- 大多数希望的研究集中在接受血液透析(HD)治疗的患者上,接受腹膜透析(PD)治疗患者的研究较少。全球PD患病率逐渐增加,特别是在香港,大约70%ESRD患者接受PD治疗。由于PD是一种以家庭为基础的透析方式,需要每天多次进行PD腹透液交换,治疗方案的差异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希望或感知到达目标的能力。
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心理和精神支持需求的证据,本研究旨在评估接受PD治疗患者的希望水平,并评估希望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以及心理困扰(即抑郁和焦虑症状)之间的关联。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定制更有效的干预策略,以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和健康状况。
材料与方法
- 一项横断面研究于2021年8月至12月在香港两家提供全面肾脏护理服务的地区医院进行,共纳入134例接受PD治疗的中国患者,旨在评估腹膜透析患者的希望水平,并评估希望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心理困扰的关系。
- 问卷包括6种工具评估希望、HRQoL、心理困扰和潜在的混杂因素(即感知社会支持、收入、就业状况、教育水平和合并症水平)。 以Snyder希望理论为基础,采用成人希望量表(ATHS)评估希望水平;用SF-12评估HRQoL;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抑郁和焦虑症状的程度;采用多维感知社会支持量表(MDPSS)和戴维斯评分(Davies Score)评估感知社会支持和共病水平。
研究结果
患者基线特征
151例患者符合研究要求,共134例(88.7%)纳入研究,见表1。多数患者为男性(n=187,64.9%)并接受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n=95,70.9%)。糖尿病是导致ESRD的主要原因(n=54,40.3%)。平均年龄60.6±12.4岁,接受PD治疗年限为3.7±3.0年。仅33例(24.6%)有工作,63例(47.0%)家庭月收入低于10,000港元(相当于1275美元),这在香港定义为低于贫困线。
表1 患者基线特征

患者亚组的希望程度
患者报告平均ATHS(总希望)得分为38.2±11.6。通过社会经济地位和PD方式来区分亚组并进行平均希望水平比较,见表2。若患者就业、家庭收入较高,并接受APD治疗而非CAPD(P均<0.02),则ATHS总希望评分较高。年龄越大,总希望得分越低(r= - 0.23, p=0.008)。此外,MDPSS所有分量表(即家庭、朋友和重要他人)与总希望得分之间均存在正相关(r= 0.33-0.38,均为p<0.001),MDPSS得分越高,总希望得分越高。
表2 希望与患者特征之间的联系

希望程度,HRQoL和心理困扰
ATHS和结果变量(即SF-12和HADS分量表)的双变量相关性见表3。由于HADS焦虑分量表得分与所有ATHS得分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均为p>0.2),因此仅对其他结局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这些变量均为正态分布,偏度范围为- 0.453-0.339。
表3 ATHS分量表和总评分与结局变量之间的关系

注:*,p<0.05
- 在调整潜在混杂协变量后,较高的ATHS总希望得分与较高的SF-12心理健康总评分(R² change=0.067,F change=10.082,p=0.002, B=0.287, SE=0.090)和较低的HADS抑郁分量表得分(R²change=0.061,Fchange=10.574,p=0.001, B= - 0.120, SE=0.037)显著相关。此外,在Agency/Pathway思维、心理健康和抑郁症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3),Agency/Pathway思维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层次回归分析见表4。
表4 ATHS分量表和总评分与结局变量之间的关系

注:*,p<0.05;B,非标准化回归系数;SE,标准误差
结论
希望作为一种有益的内在资源,可以增强患者对晚期慢性疾病的适应能力。研究发现希望水平、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和透析患者的心理困扰之间存在显著关联。鉴于希望对健康结果的影响,有必要将以希望为基础的评估和干预融入临床实践中。关注“Pathway思维”可能有助于提高这些干预对心理健康的益处。此外,本研究发现可为未来关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普遍性和其对健康结果影响的研究提供有益信息。
推荐理由
这项研究强调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希望水平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Snyder的希望理论指出,希望被视为一种内在资源,对应对慢性疾病挑战至关重要。研究发现接受腹膜透析(PD)治疗的患者中,年龄较大、社会经济地位较低、接受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患者希望水平较低。较高的希望水平与更好的心理健康和较轻的抑郁症状相关。因此,我们建议在临床实践中重视患者的希望水平,通过以希望为基础的干预来提高其心理健康和整体健康状况。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希望对患者的影响,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支持策略。
点击此处前往百特医学专区获取更多内容~
J Health Psychol. 2023 Nov;28(13):1238-1249.
最后编辑于 2024-03-04 · 浏览 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