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惊厥的鉴别与处理
查看病例


01关于小儿惊厥概述
高热惊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是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引起的宝宝脑内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衡, 大脑运动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所致。这种疾病会让患儿出现僵直、抽搐、双眼斜视、眼球上翻、意识丧失等症状。
小儿惊厥:俗称抽风、惊风、也称抽搐,是指全身或身体某一局部肌肉抽搐,是由骨骼肌不自主强烈收缩引起的,多伴有双眼凝视或斜视,意识丧失,有时伴有口吐白沫或口角抽动、呼吸暂停、面色发绀等,发作时脑电图可正常或异常。
低钙性抽搐:新生儿出生后来自母亲的钙来源突然终止,血钙水平开始下降。血液中总钙的正常浓度是2.5mmol/L,当血总钙量低于1.75~2mmol/L或游离钙低于0.9mmol/L时称低钙血症,是新生儿时期惊厥的重要原因之一。表现为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新生儿低钙惊厥,使婴儿出牙晚、牙齿排列不齐,还可导致先天性喉性喘鸣、婴儿水肿、免疫功能下降等。
低血糖性惊厥:孩子除了进食奶类饮食以外,还应根据年龄及时添加辅食,比如鱼肝油、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以及各种矿物质,不能让小儿饥饿,以免发生低血糖性抽搐。
02 致病原因
1、孩子大脑发育的不够完善
高热惊厥就是因为孩子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造成的,这种疾病多发于六个月到四岁左右的孩子,当孩子出现惊厥后一般都不会产生后遗症。
2、发热或病菌感染造成的
当孩子身体的温度超过38.0℃时,就容易让孩子出现高热惊厥的情况,想要预防高热惊厥发生的话,在孩子高热时一定要让孩子及时服用退热药物,同时孩子身体出现炎症时还要吃一些具有消炎作用的药物。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孩子出现高热惊厥的情况。
3、遗传原因造成的
如果家族中有人患上高热惊厥的话,这种类型的人患上高热惊厥的概率就会比普通人患上高热惊厥的概率要高很多。因此这一类人要提前做好预防高热惊厥的措施,这样才能在病情发作时及时进行治疗,从而降低急救不及时的情况发生。
4、病毒感染是导致发热的重要原因
因为小孩的身体各处都没有发育完全,身体的抵抗力也相对较低,这样就更容易患上炎症,从而刺激身体引起高热惊厥的发生。
小儿高热惊厥病因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很多种,当孩子出现高热惊厥时,一定要去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这样才能够查出高热惊厥的病因,从而针对病因进行相对的治疗。
03 高热惊厥特点
1、发病阶段:
首次发作多见于 6 月龄至 6 岁, 6个月 以下和6 岁以上的孩子极少发生。 热性惊、厥发病的高峰年龄段为12-18月龄,5岁之前的儿童有2%~4%可发生热性惊厥,具有明显的年龄相关性,
2、关于体温:
根据 2011 年美国儿科学会标准,热性惊厥为发热状态下( 肛温≥38.5 ℃,腋温≥38 ℃) 出现的惊厥发作,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证据及导致惊厥的其他原因,既往也没有无热惊厥病史。
3、抽搐的特点:
惊厥还常发生温突然升高时 , 体温越高发生惊厥的概率越高。惊厥大多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初期 , 抽搐时伴有意识障碍 , 抽搐停止后,意识很快恢复 , 没有异常的神经系统表现。多数孩子惊厥后恢复良好 , 只有极少数孩子可能转变成癫痫 。
04 临床分型
1、单纯型
多发于半岁至4岁,5岁以后极少。多由感冒急性发热引发,惊厥多发生在体温突然性升高至 38.5~39.5摄氏度时。惊厥发生后,小儿表现为意识丧失,全身性对称性强直性阵发痉挛,双眼凝视或斜视,持续数秒或者数分钟,通常情况下不超过 15 分钟。发作后意识恢复较快,在24小时内无复发。
2、复杂型
年龄多在 6 岁以后,惊厥后体温>38.5 摄氏度,发作后呈现局限性,抽搐时间可持续 15 分钟以上,24 小时内重复性发作。该种类型小儿预后差,其中 1%~2%病情可能发展至癫痫。

3、热性惊厥持续状态( FSE)
是指热性惊厥发作时间≥30 min,或反复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未恢复达 30min 及以上。
05 临床表现
热性惊厥通常发生于发热后24小时内,很多宝宝在发病前没有征兆,常常突然出现意识不清醒、双眼上翻、口唇发绀、反胃、呕吐、吐白沫、四肢僵直、全身或局部肢体抽搐现象。
严重的小朋友可能还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等情况。
一般持续数秒或数分钟自行缓解,发作过后,神志清楚。测量体温发现常在38.5℃以上。一次热程中通常只发生一次抽搐,少数也可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抽搐,抽搐的严重程度并不与体温成正比。

06 热性惊厥发作急救流程

07 热性惊厥的处理
大多数热性惊厥呈短暂发作,持续时问1~3 min,不必急于止惊药物治疗。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跌落或受伤;勿刺激患儿,切忌掐人中、撬开牙关、按压或摇晃患儿导致其进一步伤害;抽搐期间分泌物较多,可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避免窒息;同时监测生命体征、保证正常心肺功能,必要时吸氧,建立静脉通路。
若惊厥发作持续>5min,则需要使用药物止惊。首选静脉缓慢注射地西泮0.3~0.5 mg/kg(≤10rag/次),速度1~2 mg/min,如推注过程中发作终止即停止推注,若5 min后发作仍未控制或控制后复发,可重复一剂;如仍不能控制,按惊厥持续状态处理。该药起效快,一般注射后1~3 min发挥作用,但推注速度过快可能出现抑制呼吸、心跳和降血压的不良反应。如尚未建立静脉通路,可予咪达唑仑0.3 mg/kg(≤10 mg/次)肌肉注射或100 g/L水合氯醛溶液0.5 mL/kg灌肠,也可发挥止惊效果。对于热性惊厥持续状态的患儿,需要静脉用药积极止惊,并密切监护发作后表现,积极退热,寻找并处理发热和惊厥的原因。
08 预防措施
1、加强体格锻炼,增强孩子免疫力
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多让孩子到室外活动,使机体能适应环境,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遇天气变化时要注意增添衣服,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2、注意均衡营养
孩子除了进食奶类饮食以外,还应根据年龄及时添加辅食,比如鱼肝油、钙片、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以及各种矿物质,不能让小儿饥饿,以免发生低钙和低血糖性抽搐。
3、遵医嘱合理用药,防止小儿误服有毒的药品
若有过抽搐史的孩子要特别注意孩子的体温变化,发烧及时服用退热药。38℃以上时,应积极退热,方法有:温水擦浴:水温应微高于体温,主要擦浴大静脉行走处颈部、腋下、腘窝、腹股沟等处,注意时间,同时用冷水湿毛巾较大面积地敷在前额以降低头部的温度,保护大脑;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或肌注镇静药以预防抽搐的再次发生。
4、监护人应加强看护
防止小儿撞跌头部引起脑外伤,更不能随意用手打孩子头部。如果孩子抽搐的病因已确诊,则我们应严格按医生的嘱咐做好孩子的护理及按时服用相关药物。
最后编辑于 2024-01-12 · 浏览 7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