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人群蛋白尿及肾功能异常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疾病负担并消耗巨额卫生资源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其引起的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治疗费用昂贵,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CKD的全球患病率估计为8%~16%,沙特阿拉伯和比利时均为24%、波兰为18%、德国为17%、英国和新加坡均为16%,全球ESRD患者数估计为490.2万~708.3万[1-2]。美国成年人CKD患病率估计为13.1%[2]。亚洲估计有4.343亿成年人患有CKD,CKD患病率为7.0%~34.3%,其中中国(1.598亿)和印度(1.402亿)患者数最多[3]。近年来中国老年人群CKD患病率显著升高,中国成人及老年人群CKD患病率Meta分析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为19.25%,60岁以下人群为8.71%[4]。本研究收集了上海市闵行区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0—2021年老年体检人群的体检资料,调查老年人群蛋白尿及肾功能异常检出情况,为老年人群CKD的预防提供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20—2021年于上海市闵行区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体检的13 080名老年居民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患者年龄<60岁。本研究已通过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审核号(2023)伦审第(134)号]。
1.2 资料收集
1.2.1 通过医院体检系统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及疾病史等一般资料。
1.2.2 体检中心每日清晨6:30~9:30进行相关体格检查,空腹采血,收集尿液标本。体检医生完成相关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计算BMI[5]。采用贝克曼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常规、血脂、空腹血糖、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SUN)水平。受试者留取晨尿,标本留取后2 h内送达实验室,以1 5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13.5 cm),取上清液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水平,采用国赛Aristo-Ur特定蛋白仪检测,尿微量白蛋白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尿肌酐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计算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并采用CKD流行病合作工作组(EPI)方程[6]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1.3 相关定义
(1)患者ACR≥30 mg/g为尿蛋白阳性[7];(2)贫血、血脂及肥胖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8版)》[5]。贫血:成年男性血红蛋白(Hb)<120 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 g/L。高三酰甘油(TG)血症:TG≥2.27 mmol/L;高总胆固醇(TC)血症:TC≥6.19 mmol/L;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LDL-C≥4.14 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症:HDL-C<1.04 mmol/L。肥胖:BMI≥28.0 kg/m2。
1.4 分组
将eGFR<60 mL·min-1·(1.73 m2)-1的研究对象纳入肾功能异常组(n=713),将eGFR≥60 mL·min-1·(1.73 m2)-1的研究对象纳入肾功能正常组(n=12 367);将尿蛋白阳性的研究对象纳入蛋白尿组(n=1 690),将尿蛋白阴性的研究对象纳入非蛋白尿组(n=11 390),同时将研究对象按照年龄间隔10岁(因≥90岁研究对象较少,将其全部纳入≥90岁组)分为60~69岁组(n=6 901)、70~79岁组(n=4 867)、80~89岁组(n=1 128)、≥90岁组(n=18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程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P25,P75)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名(%)]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研究对象肾功能异常及蛋白尿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共纳入13 080名老年居民为研究对象,年龄60~103岁,中位年龄69(66,74)岁,其中男5 749名(43.95%),女7 331名(56.05%)。
2.2 不同年龄分组尿蛋白阳性和肾功能异常检出率比较
尿蛋白阳性者共1 690名,检出率为12.9%,肾功能异常者共713名,检出率为5.5%。60~69岁组、70~79岁组、80~89岁组、≥90岁组尿蛋白阳性和肾功能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各年龄组不同性别研究对象尿蛋白阳性和肾功能异常检出率比较
60~69岁组、70~79岁组、80~89岁组、≥90岁组分别有男2 936、2 242、512、59名,女3 965、2 625、616、125名。各年龄组男性尿蛋白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3.32%(391/2 936)、15.74%(353/2 242)、17.77%(91/512)、16.95%(10/59),女性分别为11.17%(443/3 965)、11.77%(309/2 625)、12.99%(80/616)、10.40%(13/125)。60~69岁组、70~79岁组男性尿蛋白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3,P=0.007;χ2=16.246,P<0.001)。
各年龄组男性肾功能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59%(76/2 936)、6.11%(137/2 242)、16.80%(86/512)、44.07%(26/59),女性分别为1.34%(53/3 965)、5.68%(149/2 625)、22.40%(138/616)、38.40%(48/125)。60~69岁组男性肾功能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80~89岁组男性肾功能异常检出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12,P<0.001;χ2=5.521,P=0.019)。
2.4 肾功能异常组与肾功能正常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肾功能异常组年龄、糖尿病比例、高血压比例、BUN、Scr、TG水平高于肾功能正常组,TC、HDL-C、LDL-C、Hb水平低于肾功能正常组,两组A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5 蛋白尿组与非蛋白尿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蛋白尿组年龄、男性占比、糖尿病比例、BMI、BUN、Scr、TG水平高于非蛋白尿组,TC、HDL-C、LDL-C水平低于非蛋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比例、H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6 肾功能异常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发生肾功能异常为因变量(赋值:0=否,1=是),以高血压(赋值:0=否,是=1)、糖尿病(赋值:否=0,是=1)、蛋白尿(赋值:0=否,是=1)、贫血(赋值:0=否,是=1)、年龄(赋值:60~69岁=1,70~79岁=2,80~89岁=3,≥90岁=4)、高TG血症(赋值:0=否,是=1)、高TC血症(赋值:0=否,是=1)、高LDL-C血症(赋值:0=否,是=1)、低HDL-C血症(赋值:0=否,是=1)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蛋白尿、贫血、高TG血症、低HDL-C血症是肾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4。

2.7 蛋白尿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发生蛋白尿为因变量(赋值:0=否,1=是),以性别(赋值:女=0,男=1)、糖尿病(赋值:否=0,是=1)、年龄(赋值:60~69岁=1,70~79岁=2,80~89岁=3,≥90岁=4)、高TG血症(赋值:0=否,是=1)、高TC血症(赋值:0=否,是=1)、高LDL-C血症(赋值:0=否,是=1)、低HDL-C血症(赋值:0=否,是=1)、肥胖(赋值:0=否,是=1)、Scr、BNU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糖尿病、肥胖、高TG血症、Scr、BUN是蛋白尿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5。

3 讨论
世界范围内,老年人口的比例正在快速增长。到2050年,预计中国人口将达到14亿,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3.65亿,占总人口的26.1%,其中,80岁以上人口将有1.15亿人,百岁老人将达到60万人[8]。老年人容易因年龄相关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慢性疾病状态(如糖尿病和高血压)而出现肾脏损害[9]。CKD在老年人中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且较富裕国家ESRD患病率在65岁以上群体增长较快,葡萄牙是欧洲国家中未经调整的ESRD发病率和患病率最高的国家,2016年62.3%的透析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患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7岁[10]。因此老年CKD患者值得关注,确定患者是否处于肾功能不全的高风险以建立个性化管理计划至关重要。
本研究发现肾功能异常者共713例,检出率为5.5%。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肾功能异常组年龄、Scr、BUN、TG、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比例更高,Hb更低。陈建峰等[11]的调查研究发现上海浦东新区唐镇社区CKD患病率为17.42%。而2012—2016年上海市长宁区老年CKD患病率分别为16.22%、15.13%、14.54%、9.81%、12.39%[12]。可见本研究老年CKD患病率低于上海市长宁区,也低于浦东新区唐镇。JI等[13]调查发现我国青岛市老年人群CKD总体患病率为11.41%,蛋白尿和肾功能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8.47%和3.98%,高龄、高血压、糖尿病、贫血、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TG血症、肥胖和LDL-C≥4.1 mmol/L与CKD的发生独立相关。CHEN等[14]研究发现2013年天津市60岁以上老年人CKD患病率为31.03%,并且高甘油三酯腰围(HTGW)表型与CKD流行和发病风险增加独立相关,可见全国范围内老年CKD患病率均较高。本研究发现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TG血症、低HDL-C血症、贫血、蛋白尿与肾功能异常发生率独立相关,建议老年人群低脂饮食,定期检测血脂,积极控制血脂在正常范围。目前国外针对老年CKD研究较少,OKPARAVERO等[15]对3 173名冰岛老年人的横断面研究发现,eGFR降低的患病率为40%,与年龄较大、女性、糖尿病、高LDL-C、低HDL-C、高TG和高BMI相关;蛋白尿的患病率为14%,与年龄较大、男性、糖尿病、较高的收缩压、当前吸烟、高LDL-C、低HDL-C和低BMI相关。而ZDROJEWSKI等[16]对波兰75岁以上老年人研究发现,年龄升高、糖尿病和高血压不增加CKD的风险,与心血管疾病的共存增加了CKD的患病风险。
本研究发现年龄≥90岁组肾功能异常率最高,有74名(40.22%),其次80~89岁组,有224名(19.86%),60~69岁组最低,有129名(1.87%)。有研究显示CKD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上升,巴西某地区老年人CKD患病率为21.4%,60~69岁、70~79岁和≥80岁人群患病率分别为15.9%、23.7%和37.8%[17]。各年龄组不同性别研究对象肾功能异常检出率比较结果示,60~69岁组男性的肾功能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80~89岁组男性的肾功能异常检出率低于女性,而陈建峰等[11]调查发现上海浦东新区唐镇社区70~79岁、80~89岁和90~99岁组中男性CKD患病率均高于女性。研究结果不同可能与样本量差异有关。
本研究尿蛋白阳性者共1 690名,检出率为12.92%。与非蛋白尿组比较,蛋白尿组年龄、糖尿病比例、男性比例、BMI、Scr、BUN、TG更高。90岁之前各年龄组中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90岁组性别间尿蛋白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90岁以上样本数量较少有关。本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糖尿病、肥胖、高TG血症、Scr、BUN是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样,孙治平等[7]研究发现高血糖、高血压、高BMI为老年人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本研究中高血压不是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显示尿ACR检测更方便快捷,可作为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患者依从性差的情况下,随机尿、晨尿ACR可以替代24 h尿白蛋白[18-19]。联合检测胱抑素C、尿ACR水平可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提供有利帮助[20]。临床上尿蛋白阳性患者建议进一步行尿ACR检查,特别是合并多种慢性病的老年患者。
本研究仅回顾性收集患者体检资料,常规体检未检测尿酸及尿红细胞,故未统计血尿患病情况及研究血尿酸对CKD的影响。未来需开展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ACR升高及eGFR异常在老年群体中发生率较高,社区医生及相关部门应提高对老年人CKD的关注,包括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危险因素,提高老年人对CKD的认识,积极发挥社区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降低CKD发病率及延缓CKD进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本文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最后编辑于 2023-12-25 · 浏览 1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