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又是一例发热待查!

发布于 2023-09-26 · 浏览 1.1 万 · 来自 Android · IP 江苏江苏

🍓患者性别:男

🍓患者年龄:70岁

🍓主诉:发热伴咽痛1月余

🍓简要病史

现病史: 患者于入院前1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一般于午后出现,最高体温达40摄氏度,伴咽痛、畏寒、寒颤,无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咯血,无腹痛、腹泻、便秘,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黑朦、冷汗,无皮疹、关节痛,遂于8/11至嘉定区中医院就诊,化验血常规提示CRP<0.5mg/L,白细胞 6.0×10^9/L,N% 67.6%,考虑“咽炎”,予泼尼松片 15mg qd 口服3天,蓝岑口服液等对症处理,患者症状无好转;8/18再次就诊于嘉定区中医院,予复查血常规提示CRP 2.07mg/L,白细胞 5.5×10^9/L,N% 64.6%,当地医院遂于头孢呋辛抗静滴感染、倍他米松(8mg)抗炎4天(8/18-8/21),患者仍有咽痛、发热,体温波动于38℃-38.5℃,8/23当地医院予查胸部CT提示两肺上叶尖段微小结节,左肺上叶钙化灶,两肺纤维灶,两肺下叶间质性改变;喉镜提示:咽喉炎;予头孢克肟口服抗感染,患者仍有发热、咽痛,热峰无明显下降趋势,遂予头孢美唑抗感染、地塞米松 5mg抗炎治疗4天(8/25-8/28),症状无缓解;9/1复查血常规提示CRP 4.59mg/L,白细胞 4.23×10^9/L,N% 81.2%,尿常规无明显异常,咽喉部CT提示:两侧颌下、颈部多发增大淋巴结;上腹部CT提示:中上腹部实质性脏器未见明显异常,腹主动脉壁钙化;喉镜提示:右咽侧感染;考虑“呼吸道感染”,予阿奇霉素、甲硝唑抗感染、地塞米松 10mg抗炎治疗8天(9/1-9/8),症状无缓解;9/10至嘉定区中心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查血常规提示CRP 3.07mg/L,白细胞 8.3×10^9/L,N% 88.8%,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CEA 5.29ng/ml,T-spot阴性,抗核抗体谱阴性,乙肝、梅毒、艾滋阴性;心脏超声: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三尖瓣少量反流,估测肺动脉压27mmHg,左室收缩功能正常;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胆胰脾超声未见明显异常;考虑“感染性发热”,予莫西沙星抗感染,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3天(9/10-912),症状无好转,9/13患者出院至我院急诊就诊,血常规:CRP 14mg/L,白细胞 8.87×10^9/L,N% 80.4%,甲流抗体弱阳性;予头孢唑肟抗感染,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抗病毒;现为进一步诊治,急诊拟“发热待查”收入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欠佳,胃纳欠佳,夜眠可,体重未见明显下降。

🍓体格检查

神清,气平,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HR 85次/分,律齐,未及杂音。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肌力V级。病理征未引出。血压 111/65mmHg

🍓辅助检查

嘉定区中医院:

8/11:血常规提示CRP<0.5mg/L,白细胞 6.0×10^9/L,N% 67.6%;

8/18:血常规提示CRP 2.07mg/L,白细胞 5.5×10^9/L,N% 64.6%,

8/23:胸部CT提示:两肺上叶尖段微小结节,左肺上叶钙化灶,两肺纤维灶,两肺下叶间质性改变;

喉镜提示:咽喉炎;

嘉定区中心医院

9/1: 血常规提示CRP 4.59mg/L,白细胞 4.23×10^9/L,N% 81.2%,尿常规无明显异常,

咽喉部CT提示:两侧颌下、颈部多发增大淋巴结;

上腹部CT提示:中上腹部实质性脏器未见明显异常,腹主动脉壁钙化;

喉镜提示:右咽侧感染;

血常规提示CRP 3.07mg/L,白细胞 8.3×10^9/L,N% 88.8%,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CEA 5.29ng/ml,T-spot阴性,抗核抗体谱阴性,乙肝、梅毒、艾滋阴性;

心脏超声: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三尖瓣少量反流,估测肺动脉压27mmHg,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胆胰脾超声未见明显异常;

9/13 血常规:CRP 14mg/L,白细胞 8.87×10^9/L,N% 80.4%,甲流抗体弱阳性;

🍓临床诊断

发热待查

🍓鉴别诊断:

1.感染性发热:

1)细菌感染:可表现为发热、咳嗽、头痛、抽搐等,查血常规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CRP、PCT均升高,血培养可确诊。患儿长期发热,需注意,已抽血培养,待血培养结果回报后明确。

2)病毒感染:如EB、CMV感染,临床表现可为发热、咽喉痛、皮疹、咳嗽、肌肉酸痛等,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稍升高,可查病毒抗体全套协助诊断。

3)结核感染:可表现为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慢性咳嗽,有结核接触史,可行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明确。患儿长期发热,热型不规则,无盗汗,无咳嗽,无结核病人接触史,按时预防接种,该病可能性小,已行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待结果回报后明确。

2.非感染性发热:

1)淋巴瘤:可有淋巴结肿大,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常为首发症状,尤以颈部淋巴结为多见。发热、消瘦、盗汗为主要全身症状,发热热型多不规则,可呈持续性高热,也可间歇性低热,可行骨髓活检辅助诊断,必要时淋巴结活检。

2)皮肌炎:患者可有发热、对称性近端肌肉乏力、疼痛和触痛,可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伴特征性皮肤损害如以框周为中心的浮肿性紫红斑,查体受累肢体肌力下降,查肌酶升高,可行肌电图辅助诊断,必要时肌活检确诊。目前此诊断不考虑。

3)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德奎尔万甲状腺炎、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甲状腺疼痛性疾病。夏季是本病发病的高峰季节,这可能与夏季气候潮湿炎热以及病毒繁殖旺盛有关,目前认为其发病与病毒感染相关,多数患者通常于流感或普通感冒后1-2周后发病,起病较急。初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该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三个方面:发热、颈前甲状腺肿痛及甲状腺功能异常。

(1)发热程度不一,多是轻、中度发热,少数高热可达40℃,发热在3~4天达高峰,1周左右消退。

(2)颈前甲状腺区疼痛和压痛是亚甲炎的特征,疼痛常常放射到耳、咽喉、下颌角、颏、枕、胸背部等处。疼痛程度多较剧烈,有时甚至难以忍受,咀嚼和吞咽时疼痛加重,少数可呈隐痛。

(3)偶可有心悸、多汗、体重减轻、不安等甲亢症,但程度较轻。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自限性疾病,可自己缓解,病程一般可持续2~3个月,少数患者甚至可迁延至1~2年,但大多数患者甲状腺功能一般均能恢复正常,可惜仍有5%~15%的病人最终会发展为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诊断标准:① 急性起病,发热等全身症状;② 甲状腺疼痛、肿大且质硬;③ ESR 增快;④ 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与甲状腺摄碘率降低双向分离;⑤ TRAb 或 TSAb 阴性。

🍓治疗经过

完善检查,抗生素抗感染,

img


发现咽喉部新生物欲行活检。请耳鼻喉颈外科会诊。

img

咽喉部肿物切除术,术后诊断:

1、发热待查

2、肺部感染

3、扁桃体肿瘤(淋巴瘤?)

等待病理结果,请相关科室会诊

🍓讨论

1、该患者发热原因

2、发热的诊疗思路、流程和临床思维

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1)
纠错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22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医者超哥 推荐

最后编辑于 2023-09-26 · 浏览 1.1 万

99 82 16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99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