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合并呼吸困难,降低心率首选美托洛尔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半数以上老年人患有高血压,是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乃至造成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老年人是一个独特的群体,高血压的预防、诊断、评估和治疗策略与一般人群显著不同。2023 版《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与 2019 版指南对比在针对老年人血压测量、降压目标、老年高血压特点、功能保存、多重用药、特定人群的治疗及血压管理等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更新,具有以下特点:
一、突出了诊室外血压测量在老年高血压诊疗中的重要性
诊室外血压监测能更真实地反映个体生活状态下的血压状况,鉴别白大衣性高血压和检出隐蔽性高血压。诊室外血压监测包括家庭血压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
优先推荐经过国际标准方案认证合格的上臂式家用自动电子血压计。一般不推荐腕式血压计,特殊情况如寒冷地区不方便裸露上臂或肥胖人群无合适袖带,可使用经过验证的腕式血压计。不推荐使用手指血压计及台式水银柱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监测。电子血压计使用期间应定期校准,每年至少 1 次。
监测频率: 初始治疗阶段、血压不稳定者或是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时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 (每次测 2 ~ 3 遍,取平均值) ,连续测量 7 d,计算平均值。
二、丰富了老年高血压合并衰弱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内容
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存衰弱状态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心血管、神经肌肉、代谢及免疫系统等多器官生理储备下降,导致对血压和生理代谢指标波动的适应能力减弱,抵抗外部压力源和维持重要器官组织灌注及内环境稳定的能力显著下降,容易引起不良临床结局。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 或痴呆症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使远期死亡增加的重要问题。在高血压患者中 MCI 非常常见,约占 30 % ,尤其是 3 级 高血压患者,我国于 2020 年发表的一项 2015 ~ 2018 年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痴呆和 MCI 的风险分别增加了 1.86 倍、1.62 倍。
三、更新了老年高血压及其伴随疾病的药物治疗推荐
相比 2019 版,2023 版主要对 ARNI 类药物进行了补充。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 ( ARNI ):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可抑制脑啡胀酶对利钠肽的降解,发挥利尿、利钠和扩血管、抗交感神经的效应。尤其适合于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和 CKD 患者。
四、扩展了老年高血压特殊人群的范围
相比 2019 版,2023 版增加老年高血压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类患者降压方案。
老年高血压患者多合并心脑血管病、糖尿病、CKD 等系统性疾病和衰弱、肌少症、认知功能障碍、营养不良等老年综合征。高血压合并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 multiple organs dysfunction syndrome in the elderly,MODSE) 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重症,而血压升高和显著波动不仅对 MODSE 患者的心、肾、血管等重要器官功能造成进一步损害,而且显著降低患者躯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对降压治疗和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性明显减退,显著增加器官衰竭和死亡风险。
五、进一步优化了老年高血压的管理策略
心率 > 80 次/min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心率相对较慢者。建议将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干预切点定义为静息心率 > 80 次/min,合并疾病按照相应指南将心率控制至目标心率老年人血压调节能力差,情绪波动或焦虑抑郁等均可致心率加快、血压波动以及频发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调节心率的药物主要有β 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 CCB 、伊伐布雷定等。老年高血压合并呼吸道疾病或下肢间歇性跛行患者调节心率应选择高选择性 β1 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避免突然停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