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版《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更新要点

本文首发:医脉通内分泌科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于2014年首次发布,经历了2016年、2018年两次更新,已成为我国临床医生合理应用二甲双胍的重要学术参考。
时隔5年,《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年版)》又会有哪些内容更新?本文整理汇总,以飨读者。
要点一:“首选一线”和“首选联合”——强调二甲双胍的临床地位
2023年版《共识》指出: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降糖和器官保护作用,长期使用安全性良好。若无禁忌证和优先使用其他降糖药物的强适应证,二甲双胍仍应作为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药物联合中的基础用药,并贯穿糖尿病的治疗全程。有关二甲双胍的使用:
➤当无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心肾保护强适应证时:建议二甲双胍作为T2DM的首选一线降糖药物并一直保留在糖尿病治疗方案中。
➤需优先使用GLP-1RA或/和SGLT2i时:二甲双胍可作为首选的联合降糖药物。
➤二甲双胍的疗效不受体重限制,无论对于超重/肥胖或体重正常的T2DM患者,均推荐二甲双胍为控制高血糖的基础用药。
要点二:肯定二甲双胍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2023年版《共识》指出:二甲双胍可通过直接抗动脉硬化和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等,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
➤二甲双胍可减少新诊断的超重/肥胖T2DM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甲双胍可减少已存在心血管疾病的T2DM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及其对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改善作用。
➤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高危因素、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时,具有心血管或肾脏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有助于血糖达标和维持血糖的长期良好控制。
要点三:急性及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避免使用二甲双胍
2023年版《共识》就“特殊人群使用二甲双胍”提出以下建议:
➤心力衰竭:二甲双胍在急性及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避免使用。
➤1型糖尿病(T1DM):我国尚未批准二甲双胍用于T1DM治疗,但对于10岁以上的超重或肥胖T1DM患者可以在知情同意情况下酌情使用。
➤造影/麻醉术前:患者在接受造影检查前和检查时、麻醉手术时必须停用二甲双胍,检查和术后至少48h且复查肾功能无恶化后才可以重新开始治疗。
要点四:二甲双胍的最佳有效剂量为2000mg/d
2023年版《共识》指出:二甲双胍的疗效具有剂量依赖效应,在患者耐受情况下,建议逐渐加量至最佳有效剂量。
➤二甲双胍起效最小剂量为500mg/d,最佳有效剂量2000mg/d,成人最大推荐剂量2550mg/d。
➤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可使HbA1c下降1.0%~1.5%,并可与其他任何降糖药物联合,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
要点五:eGFR<30ml/min/1.73m^2,禁用二甲双胍
2023年版《共识》指出,二甲双胍不影响肝肾功能,对已有肝肾功能不全者的使用建议如下:
➤肾功能不全者:二甲双胍在eGFR<45ml/min/1.73m^2的患者中应慎用或减量使用,在eGFR<30ml/min/1.73m^2的患者中禁用。
➤肝功能不全者:二甲双胍在患者血清转氨酶超过正常上限3倍以上时应避免使用。
要点六:二甲双胍于儿童青少年和老年患者群体的应用
2023年版《共识》指出:儿童青少年和老年T2DM患者均可安全使用二甲双胍,但65岁以上患者应注意评估和监测肾功能水平。
➤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二甲双胍是目前唯一获批用于10岁及以上儿童和青少年T2DM的口服降糖药,每日最高剂量不超过2000mg,不推荐用于10岁以下儿童。
➤65岁以上老年患者:老年T2DM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在用药前及接受药物治疗期间定期检查肾功能,并根据eGFR水平调整二甲双胍剂量。
要点七:二甲双胍与糖尿病预防作用
2023年版《共识》指出:二甲双胍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T2DM的风险,适用于具有健康需求、有经济和医疗条件的成人糖尿病高危人群。
要点八:PCOS、认知功能……有关二甲双胍的其他治疗作用
1.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对于超重/肥胖的成人PCOS患者,推荐使用二甲双胍治疗;
➤对于青春期PCOS患者,推荐。使用二甲双胍进行体重、胰岛素抵抗和代谢异常管理。
2.PCOS相关不孕治疗及生育保护
➤二甲双胍被认为可使PCOS女性恢复排卵、提高妊娠率,还可以降低血清雄激素水平和VEGF生成、减少OHSS的发生,是PCOS一线治疗用药之一。
3.改善老年T2DM患者认知功能
➤二甲双胍与老年T2DM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发生风险降低相关。
4.改善COVID-19预后
➤二甲双胍可能降低COVID-19早期患者的急诊就诊、住院或死亡风险。
诸君,欢迎投稿!!!
最后编辑于 2023-05-31 · 浏览 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