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和强迫症的关系


1878年,Westphal首次报道了精神分裂症和强迫症之间的临床关系。
2011年,一项荟萃分析报告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强迫症的患病率约为12.1%,远远高于一般人群1.9-2.5%的发病率。在共病强迫症患者中发现,强迫症状和精神分裂症病程的持续时间较长有关。强迫症患者出现精神分裂症状的平均时间为2.5年,并且强迫症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也增加。
强迫症状与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关系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在治疗过程中,强迫症状作为与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相关的症状学的一部分出现。相比于氨磺必利和阿立哌唑,氯氮平和奥氮平治疗的患者较为容易出现强迫症状。
②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奥氮平,甚至氯氮平)被用作抗抑郁药的辅助治疗强迫症以增强治疗效果,并且近三分之一的抗抑郁药无反应者在添加抗精神病药物后有所改善。
③抗精神病药物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强迫症之间的关系很可能被明显夸大了。瑞典的一项大规模分析显示,在精神分裂症(n = 58,336)和强迫症(n = 19,814)患者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后来被诊断为强迫症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群的七倍。,也就是说,从自然病程来讲,精神分裂症患者本就有可能后续被诊断为强迫症。
④一项比较药理因素、治疗和遗传易感性之间关系影响的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与强迫症之间的主要联系是遗传易感性。
最后编辑于 2023-03-04 · 浏览 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