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视觉电生理

发布于 2022-07-11 · 浏览 3796 · IP 四川四川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29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一眼万年_连仲 已点赞

视觉电生理检查包括眼电图(EOG)、视网膜电图(ERG)、视觉诱发电位(VEP)。

   视网膜组织结构与相应的电生理检查对应关系如下:

img

1、眼电图(EOG)

   眼电图(EOG)是一种检测眼静电位,随光适应改变而产生缓慢变化的一种客观定量的视网膜功能检查方法,它反映视网色素上皮--光感受器复合体的功能,它是持续存在的,是因为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的接触和离子交换所产生,一般情况下EOG反应与ERG反应一致。

   操作方法:在内、外眦角皮肤上各置一氯化银电极,患者头部固定,眼注视一个在30度内作水平移动的红灯。因为眼球的电轴跟随眼球的转动而改变,所以内、外眦角电极的电位也不断变化,比较明、暗适应下的这种变化并将此电位加以放大及记录,即得眼电图。

   临床意义:反应REP、光感受器细胞疾病、中毒性视网膜疾病、BEST病(EOG异常而ERG正常)。

 

2、视网膜电图(ERG)

   (1)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

    ①视杆细胞反应:暗适应状态下,用低强度白光刺激记录到一个潜伏期较长的正相波。

    ②暗适应最大反应:暗适应条件下给予标准化白光刺激,为一个双相波形,是视杆和视锥细胞的混合反应,负相波为a波,正相波为b波;a波起源于感光细胞外节,b波由Muller胶质细胞所产生。

img

    ③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将仪器通频带加宽,暗适应状态下用标准化白光刺激,在ERG的b波上升支上记录到的4~5个小的子波;OPs反映视网膜循环功能

    ④视锥细胞反应:明适应状态10分钟后,用白色闪光刺激所诱发的反应,其a、b波振幅明显低于暗适应最大反应。

    ⑤闪烁光反应:明适应状态下,30Hz白色闪烁光刺激,此反应也反映了视锥细胞活动,波形呈正弦波样。

   (2)多焦点视网膜电图:反应后极部局部不同区域视网膜(25°)的功能。一阶反应→外层视网膜功能,二阶反应→内层视网膜功能。

   (3)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由P1(P50)的正向波和其后N1(N95)的负向波组成。反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的状态。用于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黄斑病变、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的诊断。

各波型改变的意义:

img

   注:如果是熄灭型ERG,即使用各种光刺激强度记录不到a、b波振幅,见于:Leber先天性黑蒙、视网膜发育不全、视网膜色素变性、全视网膜脱离、药物中毒、铁锈症等。

 

3、视觉诱发电位(VEP)

   是视网膜受闪光或图形刺激后视皮层枕叶视觉中枢诱发出的生物电。(神经节细胞-大脑枕叶视皮层传导功能)图形VEP常用棋盘格图形翻转刺激,波形较稳定,可重复性较FVEP更好。   临床意义:反应视网膜、视路、视觉中枢的功能状态。

   (1)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由N75、P100、N145共3个波组成,其中P100临床较为常用。图形VEP被认为源自大脑皮质的 V1 区域和对应于 M 细胞和 P 细胞的神经节细胞感受野。

img

    P100:①潜伏期延长、振幅下降:视神经、视路疾病;②潜伏期延长、振幅正常:脱髓鞘性视神经炎;③弱视;④判断无语言能力者的弱视;⑤预测屈光介质混浊患者术后视力;⑥鉴别诈盲:主观视力下降而VEP正常,提示了非器质性损害。

img

(2)闪光视诱发电位(FVEP):FVEP的波形变异较大,可重复性差,且有些波形成份的起源尚不清楚。因此,现在多用于视力明显低下(一般矫正视力0.1以下)、伪盲或动物实验。

   闪光 VEP 由三部分组成:N1,P1;N2,P2 和 N3,P3。闪光 VEP 波形图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包括诱发电位和放电后电位两个时相。电位的波幅根据暗适应的水平会有不同。闪光 VEP 被认为源自大脑皮质的 V2 区域,在视网膜上对应整个盘斑束。

  

img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796

5 183 2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5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