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方药师:都是常用中成药,合在一起用要不要干预?
最近接到药房药师的咨询,请求临床药学科在中药处方审核给予技术指导,帮助解决审方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简单来说,就是审方药师对其中2张中药处方的合理性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不该拦截下来进行干预,因此咨询临床药学的意见。经过归纳整理,处方如下:
处方1
【点评分析】
1.肤痒颗粒由苍耳子(炒)、地肤子、川芎、红花、白英组成,具有祛风活血、除湿止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瘙痒、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科疾病。该处方“湿热血燥”开具肤痒颗粒属于辨证用药,其用法用量也合理。
2.皮肤病血毒丸由茜草、桃仁、荆芥穗(炭)、蛇蜕(酒炙)、赤芍、当归、白茅根、地肤子、苍耳子(炒)、地黄、连翘、金银花、苦地丁、土茯苓、黄柏、皂角刺、桔梗、益母草、苦杏仁(去皮炒)、防风、赤茯苓、白芍、蝉蜕、牛蒡子(炒)、牡丹皮、白鲜皮、熟地黄、大黄(酒炒)、忍冬藤、紫草、土贝母、川芎(酒炙)、甘草、白芷、天葵子、紫荆皮、鸡血藤、浮萍、红花组成,具有清血解毒,消肿止痒的功效,用于治疗经络不和、湿热血燥引起的风疹,湿疹,皮肤刺痒,雀斑粉刺,面赤鼻齄,疮疡肿毒,脚气疥癣,头目眩晕,大便燥结等。该处方“湿热血燥”开具皮肤病血毒丸属于辨证用药,其用法用量也合理。
3.尽管从辨证用药来看,处方开具的肤痒颗粒和皮肤病血毒丸均是合理的,然而皮肤病血毒丸所含成分基本已经囊括了肤痒颗粒的成分,且两者的功效相近,联合使用属于重复用药。
【处方合理性判断】
该处方为不合理处方,肤痒颗粒与皮肤病血毒丸重复用药。
【建议】
建议审方药师严格把关,与处方医师沟通,对该处方进行修改,皮肤病血毒丸和肤痒颗粒选择其一即可。
处方2
【点评分析】
1.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成分是三七总皂苷,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的功效,临床常用于瘀血阻络、中风偏瘫、胸痹心痛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该处方“心血瘀阻”“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开具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符合辨证用药,其用法用量以及溶媒均合理;
2.注射用丹参(冻干)的成分为丹参,具有活血通脉的功效,临床常用于胸痹血瘀证,症见:胸部刺痛、绞痛,痛有定处,或有心悸;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该处方“胸痹心痛(心血瘀阻)”开具注射用丹参(冻干)符合中医辨证用药,其用法用量以及溶媒的选择均合理。
3.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与注射用丹参(冻干)相比较,两者的成分不同,功效不同,尽管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也可用于胸痹心痛,但其侧重在于脑血管疾病,而注射用丹参(冻干)则侧重在治疗胸痹心痛等疾病上,个人认为该处方两者联用是合理的,不应作为重复用药处理。
4.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且很多尚未明确,建议输注本处方两种中药注射剂之间更换输液管或者以适量稀释液进行冲管处理,本人所在医院是建议使用50mL的生理盐水进行冲管。
【处方合理性判断】
该处方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与注射用丹参(冻干)联用是合理的,但是输注两药之间应更换新的输液管或者进行冲管处理,这一点审方药师应该与处方医师沟通,以保证用药安全
【建议】
该处方中注射血栓通(冻干)和注射用丹参(冻干)均为中药注射剂,在患者用药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开始30分钟,注意滴速,如果出现异常,请立即停药并积极进行救治。
结 语:
对于以上2张处方,审方药师的困惑点均在于对中药重复用药的把握,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中药重复用药没有明确的标准及相关的用药共识,指南和临床路径少,能够真正指导临床用药和药师审方的资料很少,缺乏操作性。这样的现状对于药师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更应该通过多途径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不能局限于“药品搬运工”,而要将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首发于头号药师公众号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