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容量复苏三角和流量复苏钻石

一、休克概念理解:
1、定义:休克是指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急性循环衰竭)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可由多种病因引起。
2、本质:组织灌注不足导致组织氧的传递、转运和利用障碍,组织细胞氧供给不足和需求增加是休克的本质,即各种原因导致的氧输送和氧消耗的不平衡。


[灌注:组织或器官中的循环血液满足细胞氧需求,排出废物的过程。]
二、休克的早期识别
1、急性循环衰竭:低血压,代偿性心率增快。
2、休克三窗口(组织低灌注):
(1)皮肤:湿冷、花斑、紫绀
(2)肾脏:尿量减少,<0.5ml/(kg.h)
(3)意识改变

3、高乳酸血症:组织低灌注最直接的表现,代表低灌注的情况下机体不能代偿。
三、休克的诊断和鉴别
1、分类:按照血流动力学特点分为以下四种。
(1)低血容量性休克:基本机制为循环血容量丧失。
(2)分布性休克(血管低张力、血管麻痹):基本机制为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血容量重新分布导致相对性循环血容量不足。如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
(3)心源性休克:基本机制为心脏泵功能衰竭。如大面积心肌梗死。
(4)梗阻性休克:基本机制为血流受到机械性阻塞。心内梗阻性因素:瓣膜结构异常,左心房粘液瘤,乳头肌断裂,室间隔穿孔等。心外梗阻性因素:静脉回流障碍,心包压塞,肺动脉血栓,张力性气胸,急性主动脉疾患等。
2、鉴别诊断思路:结合患者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心输出量、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CVP)等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对休克的治疗有重大意义。
(1)首先要注意排查梗阻性休克,因为梗阻性休克有其特殊的治疗方案,需要早期快速识别。
(2)如果心输出量正常,上腔静脉氧饱和度正常,可能存在分布性休克。
(3)如果心输出量不够、上腔静脉氧饱和度低:看CVP,若CVP低,需鉴别低血容量性休克;若CVP高,需鉴别心源性或梗阻性休克。
(4)混合性休克:临床上可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休克的组合,病死率较高;比如感染很重的情况下,除了感染性休克(分布性休克),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损伤了心肌,可合并存在心源性休克;如果又出现了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等,此时可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
四、治疗:可以参考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北京共识)。
1、补液治疗
(1)判断容量状态:容量状态仅指循环内容量状态,不讨论组织间隙的容量。CVP 8-12mmHg,为正常。CVP<8mmHg,有补液指证;但要具有容量反应性。若CVP>12mmHg,有容量反应性,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补液。

(2)容量反应性:心脏前负荷储备状态,即输液后心输出量增加15%以上,有容量反应性。

(3)容量负荷试验:250-500ml的胶体或者晶体短时间内15-30分钟内输注,观察容量反应性有无。
(4)液体治疗:容量不足的患者,进行容量负荷试验,有容量反应性,才进行液体治疗;否则会适得其反。比如在感染性休克,血管通透性很高,如果输入过多的液体,大量的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会出现肺水肿等情况。
以下为液体治疗过程中,CVP的2-5原则。

2、休克复苏中的重要指标
(1)血乳酸(LAC):正常值<2mmol/L,是休克复苏中的“目的指标”,反映组织灌注。
(2)CVP:反映容量是否满意,越低越好,CVP升高是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3)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O2(v-a)]:和心输出量(CO)是同义词,反映流量是否满意;正常值≤5mmHg。
(4)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反映氧输送与氧消耗是否匹配;正常值>70%。
(5)平均动脉压(MAP):MAP=(收缩压+2×舒张压)/3,或MAP=舒张压+1/3脉压差;反映满足组织灌注的最低/最适血压。如果存在危及生命的低血压(MAP<40mmHg),需立即用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保持最低生命灌注需求。
3、容量复苏三角和流量复苏钻石

如图,血乳酸是容量复苏三角或者流量复苏钻石的顶点,在休克复苏过程中需动态评估。根据钻石箭头所示方向,逐步评估各项指标,以期达到改善组织灌注的目的。
当乳酸持续>2mmol/L或乳酸清除率不满意时:
(1)在默认容量充足的前提下,如Pv-aCO2>5mmHg时,无论ScvO2大于还是小于70%,都可以继续提升CO改善灌注,需要采取加用强心药物改善心肌顺应性等治疗措施,通过改变心功能曲线位点增加CO;强心治疗后需回到容量状态评估,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下图为Frank-Starling曲线,横坐标为心脏前负荷,纵坐标代表心输出量,这是经典的心功能曲线。曲线表明:一定范围内,随着心脏前负荷增加,心输出量增加;但超过此范围,曲线逐步趋于平缓,此时前负荷增加,心输出量增加不显著。

(2)当Pv-aCO2≤5mmHg时,提示提升流量不能改善组织灌注,此时需进一步参考氧代谢平衡情况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而ScvO2可作为进一步评估氧供氧耗平衡情况的指标。
当Pcv-aCO2≤5mmHg、ScvO2<70%时,提示机体氧供氧耗存在不匹配的情况,但通过增加CO并不能改善乳酸,治疗上可考虑进一步降低氧耗(如加强镇静镇痛、低温治疗),或者提升血红蛋白水平增加氧供。
[氧输送DO2=Clx(1.34×Hgb×SaO2+PaO2×0.003)
氧消耗VO2=Cl×【1.34×Hb×(SaO2-SvO2)+0.003×(PaO2-PvO2)】
注意体温、意识水平、心室率等因素]。
(3)当Pcv-aCO2≤5mmHg、ScvO2≥70%时提示乳酸增加可能非缺血缺氧性乳酸增加,提升CO不能改善乳酸增加,此时治疗上可加用血管活性药物(增加MAP),注意病因治疗如抗感染、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

最后编辑于 2022-05-28 · 浏览 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