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瞻、多维、引领,共话乳腺癌诊疗新视角
全瞻、多维、引领,共话乳腺癌诊疗新视角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社,2019-08-22
摘要:
2019年8月16日,第九届新视角乳腺癌高峰论坛在重庆顺利召开,我国乳腺癌领域专家探讨了乳腺癌诊治的研究进展,
1,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树森教授: 聚焦HR+/HER2-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疗;
激素受体(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原发耐药或继发耐药。
mTOR抑制剂,CDK4/6抑制剂,已有三项这类药物在乳腺癌领域展开探索,
2,福建省肿瘤医院刘健教授: 畅谈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治疗策略;
HR+乳腺癌复发高峰,相应策略,前强后长;
“前强”即指对于绝经后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AI)已被证实更有优势;
“后长”模式就是针对辅助治疗五年之后的阶段,可以通过延长内分泌治疗来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3,上海长海医院盛湲教授: 通过乳腺癌分子特征带来新的治疗模式与策略
多学科协作(MDT)团队;全基因组测序,提高了乳腺癌治疗水平。
4,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惠平教授: HR+/HER-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方案如何选择?
随着CDK4/6抑制剂进入我国临床实践,临床研究都显示,联合CDK4/6抑制剂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生存。
价格较贵且未被纳入我国医保。
5,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曼教授: 内分泌治疗耐药成为关注焦点,探讨相关研究进展与治疗策略
内分泌耐药,四条途径作为临床实践选择,
1),ESR1突变的耐药患者,可以给予氟维司群;
2)现cyclin D蛋白水平高表达,出现cyclin D和CDK4/6传导通路异常活化,CDK4/6抑制剂联合氟维司群;
3)第三,依维莫司能够逆转PI3K-AKT-mTOR传导通路的异常活化,在逆转耐药,依维莫司联合AI治疗;
4)第四,新的PI3K抑制剂,联合氟维司群,就能够在PIK3CA突变人群获得获益。
5,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颖教授: 分享团队MDT经验,阐述为乳腺癌患者带来的获益
四个专科,即超声科、放射诊断科、核医学科、放射介入科;在治疗方面包括常态化的每周定期会诊与讨论。
全文:
2019-4;全瞻、多维、引领,共话乳腺癌诊疗新视角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社,2019-08-22
2019年8月16日,第九届新视角乳腺癌高峰论坛在重庆顺利召开,我国乳腺癌领域专家共聚一堂,以全新视角分享并探讨了乳腺癌诊治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提高我国乳腺癌防治水平,助力开启乳腺癌精准治疗的未来。会议期间,我们采访到全国乳腺癌领域多位专家,现整理访谈内容精粹如下。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树森教授:
聚焦HR+/HER2-乳腺癌患者靶向治疗
既往针对激素受体(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是这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有相当高比例患者会在治疗后出现原发耐药或继发耐药,其中继发耐药主要因传统雌激素受体通路与其他通路交叉激活,导致细胞发生耐药,基于这样的认识由此展开了对这些通路靶向治疗的研究。
mTOR抑制剂是较早的针对HR+乳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随后CDK4/6抑制剂诞生,这类药物能够有效地阻滞肿瘤细胞从G1期进展到S期,阻断肿瘤细胞增殖,当前已有三项这类药物在乳腺癌领域展开探索,并在多线治疗取得较好结果,也被众多东西方国家指南所采用,现在也进入了临床实践。此外,还有针对PI3K、AKT等信号通路、免疫治疗等类型药物都在HR+/HER2-这一类患者群体中有所探索,相信未来还有更多新药物进入这一领域,改善这类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当然,面对不同靶向治疗药物选择的时候,仍需要对患者特征展开精准判断,从疾病发生发展快慢、转移类型、分子特征等方面综合考量,找到精准人群从而确定最佳的靶向药物。同时,对靶向药物实际应用过程也值得关注,临床医生不仅要知晓药物的适应证,还要能够妥善处理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福建省肿瘤医院刘健教授:
畅谈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治疗策略
HR+乳腺癌前五年面临复发高峰,五年后与其他类型患者相比仍处于较高的复发水平。针对这样的特征,其相应策略总结起来就是:前强后长。
“前强”即指对于绝经后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AI)已被证实更有优势,可进一步降低复发率,因此建议患者应用AI进行辅助治疗;对于绝经前的患者,应在卵巢功能抑制的基础上,应用AI治疗达到同样的效果。“后长”模式就是针对辅助治疗五年之后的阶段,可以通过延长内分泌治疗来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复发率。但后续延长的具体方案一直处于探讨当中,一类是在前期接受五年他莫昔芬,后续推荐应用五年AI,这一模式已经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另一类是接受五年AI基础上,延长AI给药时长或换用五年他莫昔芬,但有待于更多的临床研究来最终确定。专家共识中投票意见为,对低复发风险患者,不建议在五年标准治疗后再给予延长治疗;对于中复发风险的患者建议进行延长治疗;而高复发风险的患者则是推荐接受延长治疗。
上海长海医院盛湲教授:
通过乳腺癌分子特征带来新的治疗模式与策略
随着对药物研发探索、对疾病认知的深入,当前乳腺癌整体诊疗模式已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了变化。首先是诊断手段从基于病理结果,过渡到当前基于基因检测的结果。其次治疗模式的更新,在当前多学科协作(MDT)团队的基础上,将在其中加入生物信息的新模式。第三是治疗依据发生了变化,通过基因检测的方式进一步找出问题所在。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开展提高了乳腺癌治疗水平。第一,完善乳腺癌分型,未来随着检测数据的不断积累,乳腺癌分型可能会更为具体;第二,辅助耐药机制研究,针对乳腺癌不同分型人群的耐药机制研究,多基因检测也是至关重要的部分;第三,强化伴随诊疗功能,随着药物不断研发探索,通过基因检测结果可以匹配上最为合适的治疗药物,对治疗指导性更强,也更为精准;第四,助力泛癌药物的应用,很多乳腺癌患者接受了具有乳腺癌使用指征的药物但都无较好疗效,而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结果,或将发现其对于治疗其他瘤种的药物有用,符合“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虽然当前该技术临床应用数据不足,但相信这是乳腺癌未来精准发展的方向,令人期待。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惠平教授:
HR+/HER-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方案如何选择?
针对HR+/HER2-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一般首选内分泌联合治疗,能够帮助其逐渐以较为缓和的方式接受治疗,而进一步推迟化疗的时间。但在制定治疗策略的同时,也需要参考患者是否存在内分泌原发耐药和继发耐药的情况、器官功能与体能情况以及既往对化疗的感受等进行治疗方案的判断与选择。在这其中,建议对患者进行测评量表,从而更好地了解患者对于各类治疗策略的真实想法。
随着CDK4/6抑制剂进入我国临床实践,治疗格局也将发生很大变化。一方面,从既往还会在化疗与内分泌治疗当中进行选择,到现在几乎所有CDK4/6抑制剂的临床研究都显示,联合CDK4/6抑制剂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生存。同时,既往还会关注首选内分泌治疗能够换来总生存获益,到现在已有两项临床研究证实联合CDK4/6抑制剂能够获得更好的总生存期。当前,临床中已有很多患者在应用CDK4/6抑制剂,不过由于其价格较贵且未被纳入我国医保药品目录,一定程度限制了病人的应用,此外,期待药物不断改进,使得在临床得以更好地应用。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曼教授:
内分泌治疗耐药成为关注焦点,探讨相关研究进展与治疗策略
对于出现内分泌耐药的患者,目前主要通过以下四条途径作为临床实践选择。
首先,既往研究显示,原发患者中很少伴ESR1突变,而在接受过AI治疗的患者中一定程度会出现这类突变。因此,在临床中针对这类具有ESR1突变的耐药患者,可以给予氟维司群来争取更好的治疗疗效。第二,CDK4/6抑制剂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在临床中发现部分患者会出现cyclin D蛋白水平高表达,出现cyclin D和CDK4/6传导通路异常活化,由此即可使用CDK4/6抑制剂联合氟维司群的方案,得到较好治疗效果。多项大型临床试验也验证,不管是原发耐药还是继发耐药,CDK4/6抑制剂联合氟维司群都有不俗的表现,两者结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可达到9.4个月。第三,依维莫司能够逆转PI3K-AKT-mTOR传导通路的异常活化,在逆转耐药方面,患者能够从依维莫司联合AI治疗中获益。第四,新的PI3K抑制剂已经在美国上市。有研究显示,40%的HR+/HER2-晚期患者都存在PIK3CA突变,导致出现耐药。如果使用PI3K抑制剂联合氟维司群,就能够在PIK3CA突变人群获得获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颖教授:
分享团队MDT经验,阐述为乳腺癌患者带来的获益
林颖教授在采访中对其所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MDT模式进行分享,并邀请团队内病理科石慧娟教授共同发表了乳腺癌MDT为患者带来的获益。
林颖教授表示,MDT模式由来已久,针对单病种乳腺癌逐步展开MDT是在五年前,目前阵容已较为强大,例如其中在影像诊断上就已具备四个专科,即超声科、放射诊断科、核医学科、放射介入科;在治疗方面包括常态化的每周定期会诊与讨论。既往会存在老年患者具有其他合并症、年轻患者面临生育需求及药物相关副作用等,现在更多关注人文关怀、心理治疗、营养科、中医科等。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可以通过MDT在不同时间、地点得到不同专业医生一体化的诊疗方案。当然,MDT在全国范围开展还具有较大的进步空间,一个MDT团队一定要共同提高、避免单打独斗。
石慧娟教授表示,病理对乳腺癌患者诊断和后续治疗的重要依据,本中心包括免疫组化、分子检测都通过了国家认证和检测。同时,病理诊断从取材开始就需要标准化,并保证标本及时固定,这都需要临床医生予以完成,为此团队不断优化流程,在层层环节保证结果精确性。此外包括分子层面的基因检测、二代测序技术都已经可实施,从多方面辅助临床决策的制定。
B4ZL04C822.pdf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