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病例重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消化症状(假性肠梗阻)

医疗行业从业者 ·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IP 辽宁辽宁
1987 浏览
推荐、达人点赞 等 3 项荣誉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23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我们经常会讨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肤、骨骼肌肉、肾脏、血液、神经等系统的表现,但不常讨论消化系统问题。系统性红斑狼疮其实也很常见消化系统问题,只是多被忽视,常常带来诊断延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消化系症状的发生率如下:恶心呕吐(53%),厌食症(49%)、腹痛(19%)、腹泻(>50%)、口腔溃疡(6%~52%)。

病例介绍

患者年龄:11岁

患者性别:男

因“间断呕吐腹泻尿频伴体重降低2个月”入院。

既往史:近半年有间断腹痛病史。院外影像腹腔三维超声:腹腔淋巴结肿大(较大者约1.7cm*0.5cm),腹腔积液,深约4.5cm;全腹CT:肝实质密度略减低,轻度脂肪肝或弥漫性肝损伤,胆囊内胆汁淤积,双侧肾盂及输尿管略扩张积水,以左侧为著,膀胱充盈饱满,不除外尿潴留,部分小肠壁増厚,肠系膜淋巴结稍大,腹盆腔积液。

入院查体:T:36.1℃,P:90次/分,R:18次/分,BP:104/ 65mmHg,体重:31kg。消瘦,精神差,无皮疹及出血点,面色略苍白,皮肤弹性一般,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腔粘膜光滑无溃疡,咽不赤,心肺查体无异常,舟状腹,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听诊正常。无关节肿痛,肢端温,CRT<3秒,神经系统查体未及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7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5.4%,淋巴细胞百分比:29.0%,血红蛋白:124 g/L,血小板224*10^9/L;CRP:1.66 mg/L;血生化:肝功:总蛋白:51 g/L,白蛋白:31.6 g/L;转氨酶、肾功、心肌酶、淀粉酶、脂肪酶、血清离子:正常;尿常规:尿蛋白2+,WBC 66.19/HP;24h尿蛋白定量1.03 g/d;便常规:正常;血清补体:补体C3 0.4869 g/L,补体C4 0.0988 g/L;红细胞沉降率:2 mm/h;PPD、T-spot:阴性;自身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lgG(+)、抗SS-ARo60抗体lgG(+);ANA:1:320。

全腹增强CT:胃及部分小肠肠壁水肿增厚;双肾及输尿管积水扩张;膀胱壁增厚;腹盆腔积液;肠系膜淋巴结略增大。

img


白细胞低;蛋白尿;抗核抗体阳性;ANA滴度升高;SLEDAI评分10。

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及活动度评分(SLEDAI)(第9版内科学),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治疗经过

1 糖皮质激素甲强龙80mg/qd(2.5mg/kg)静点,呕吐好转,但尿频加重,10分钟排尿1次,改为甲强龙300mg/d*3d冲击。

2 肠内营养(蔼儿舒)

3 羟氯喹

4 雷莫司琼、抑酸药等

5 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

用药后,肠壁无增厚,腹腔积液消失,输尿管扩张较前明显好转。

相关知识点

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76%),其次为蝶形红斑(69%)、皮疹(52.2%)和多关节痛(51.3%),而腹痛腹胀为3.06%,且往往症状轻微。该名患儿并没有上述系统性红斑狼疮典型症状,而是以严重呕吐、难以纠正的腹泻为首发表现,CT提示肠壁扩张,且并没有显示存在阻塞肠内容物流动的解剖学病变,考虑存在假性肠梗阻。此外,患儿伴有明显的尿频,影像学提示膀胱壁增厚,且有明显的上尿路积水表现(肾积水、输尿管扩张),考虑存在狼疮性膀胱炎。

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目前最新的标准是2019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还有美国风湿病学会联合发布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分类标准。但本病例诊断主要依据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及活动度评分(SLEDAI)(第9版内科学)。我们经常会讨论皮肤、骨骼肌肉、肾脏、血液、神经等系统的表现。但不常讨论消化系统问题。系统性红斑狼疮其实也很常见消化系统问题,只是多被忽视,常常带来诊断延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消化系症状的发生率如下:恶心呕吐(53%),厌食症(49%)、腹痛(19%)、腹泻(>50%)、口腔溃疡(6%~52%)。

最后再次回顾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别是有消化症状患者的CT所见:

img
该帖还没有疾病标签去添加
11 53 23
同行评议(0)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病例完整NaN
临床实用NaN
诊疗科学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