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20例三踝骨折分享

发布于 2021-05-29 · 浏览 7145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南河南

统计科室两年的三踝骨折共43例,不包含pilon骨折和开放性踝关节骨折,除了资料不全的,共整理了稍微完整的20例,今年才上Pacs系统,导致收集资料十分不方便,很多急诊入院自带片子,当时没保留影像资料,也有很多出院以后没有及时回访,导致资料不全,很遗憾。

今天回访完全部43例,除了各种原因,有10例因为年纪大或者不想取的,其余全部已经取出。取完内固定基本上在手术室透视,没有问题,出院就没有再放射科复查了,只有少数几例复查了X线。

一、损伤机制和分型:

1、旋前-外展型

2、旋前-外旋型

3、旋后-外旋型

4、旋后-屈曲型

5、扭转+垂直暴力损伤型

img



踝关节骨折的Lauge-Hansen分型


损伤机制和分型如果不是专业足外科医生,实在是很难搞懂,损伤机制又决定了手术方案和手术入路的选择。每次足踝会议都要讲这个损伤机制和分型,可是真想完全搞明白,似乎也没有那么容易。

二:手术时机

1,急诊6-8小时内

2,7-10天肿胀消退,出现皮肤褶皱

三,手术入路

1,后内+前外

优点:可以探查处理踝关节周围韧带

大部分专家推荐此入路。

2,后外+前内

优点:体位方便,更复合骨折处理顺序。

我们的经验是更倾向此入路,当然需要看后踝的骨块偏外侧还是内侧。

四,术中体位

漂浮体位,先侧卧位,做腓骨,后踝,再仰卧位,做内踝。

五:复位顺序

1,外踝—后踝—内踝

2,恢复腓骨长度,力线,对位,纠正旋转,坚强固定,长板。如果腓骨复位困难,大概率是后踝问题,后踝的良好复位利于腓骨复位。后踝可以用螺钉或者专用接骨板固定,起到支撑作用。外踝后踝复位固定后,内踝基本都自动复位。

3,手动如果检查,如果下胫腓不稳定,可以打一枚螺钉,或者经腓骨钢板打。

4,透视踝穴,内固定位置,关节面情况,目标为“平行弧形”

5,关于三角韧带修复与否,根据术前核磁,或者术中查体,探查,具体分析是否处理。

六,术后处理:

1,抬高,24小时内间断冷疗

2,适当功能锻炼,

3,下胫腓螺钉8-12周取

4,功能锻炼,下床负重时机根据复查情况决定。

七、病例分享:

1,腓骨+内踝+下胫腓分离

下胫腓螺钉一般8-12周门诊取

外侧+内踝弧形切口

img



2,三踝骨折

后外侧切口+内侧

img



3,三踝骨折

img



4,三踝骨折

后外+内侧

img



5,三踝+踝关节脱位

后外侧切口+内侧

img



6,内踝+外踝

img



7,三踝+下胫腓分离

后外+前内切口

img



8,外踝+后踝+下胫腓分离

后外侧切口

img



9,三踝+胫骨骨折

后外侧+内侧Mipo

img



10,腓骨+后踝

后外侧一个切口

img



11,三踝骨折

img



12,内外踝

内踝钉子侧位不平行

img



13,三踝骨折+脱位

img



14,三踝骨折

img



15,三踝骨折

img



16,三踝+下胫腓

自带的片子和ct,没有留存,遗憾

img



17,三踝骨折

img



18,内踝+后踝

img



19,三踝骨折

img



20,腓骨+内踝+后踝

img



术中修复三角韧带指征包括以下几点:

(1)术前踝穴位 X 线片示内踝间隙≥ 5 mm,距骨向外侧脱位或半脱位;

(2)软组织嵌入影响复位;

(3)踝关节骨折复位后,术中应力试验发现内踝不稳定或内踝间隙较正常值增宽 1 mm 以上;

(4)影像学检查发现三角韧带起止点撕脱骨折。

浅层撕裂无需修复,根据复位后检查稳定性来判断是否需要修复或重建。

该帖还没有疾病标签去添加
这个帖子发布于 3 年零 35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推荐
iconhonghui498 已点赞

最后编辑于 2021-05-30 · 浏览 7145

37 323 64
同行评议 0 人评议
已评议
不开通精选
开通精选
精选已授权,待上线
成功收录
评议结果暂未公布
参与评议
去邀请
NaN
成功收录
病例完整性NaN
临床实用性NaN
诊疗科学性NaN
学术价值NaN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7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