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意念运动性失用症康复治疗的讨论

意念运动性失用症的患者,可以自动、反射地完成动作,知道并可说出如何做,但不能按指令完成复杂的随意或模仿动作如伸舌、刷牙等,却可以在进食时无意地自动伸舌舔摄唇边的米粒,日常生活多不受影响。动觉印迹是保存的,但在病人的自主回忆中不能利用它。病变部位:病变多位于左侧缘上回,运动区及运动前区病变也可引起,可能是动作观念形成区(缘上回)与执行动作的运动中枢间纤维通路中断所致。
本人在从事康复治疗18年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意念运动性失用症的病人,在这里把治疗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这类病人多伴随认知和语言的障碍,肢体虽然有运动障碍,但我觉得用传统的Brunnstrom和Bobath评估法,评价这类病人真的不合适。比如,有很多病人上肢总是有很多的非自主运动,意识清醒的时候,患手不受主观意识支配,有时候抓自己的衣服,有时候抓自己的健手,有时候扣自己的衣服扣子。当医生问病人,你是自己想做✘✘动作吗?病人会告诉医生,我的手不受我自己控制。当医生告诉病人,把你的手抬起来,病人又不能完成口令。更有甚者,当病人睡眠状态时,患侧手会有一些非自主运动,比如,患侧手举起枕头!以至于,当病人醒来后,发现自己的患手不受大脑控制的情况下,随意做一些事情,把自己吓的够呛,大声呼叫……。
这类病人的下肢多数情况下,没有上肢恢复的快。例如,一些病人已经能够用患手拿筷子吃饭,但是下肢仍然不能独立步行!有些病人虽然已经能够独立步行,但是当病人躺在床上时,却不能抬起下肢,奇怪的是,当医生告诉病人,抬起你的脚趾时,患者却能随意运动足趾。这是不符合Bobath和Brunnstrom的传统脑卒中评估理论的,需要我们每一个医生去深入思考它的解决方案。
虽然国内外有很多关于意念运动性失用症的文献记载,但是还没有统一有效的评价和治疗方案。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治疗经验吧!首先找一下病灶的位置,如果影像诊断结果显示,责任病灶在胼胝体,扣带回,放射冠,顶叶,额叶,等位置,再加上频繁的非自主运动,以及不能配合医生完成口令,就可以初步判断这个病人为意念运动性失用症。由于责任病灶多数伤及椎体外系,这类病人虽然能完成很多非自主运动,但是基本都伴随不同程度的肌张力增高,急性期大部分病人按照Ashworth痉挛评价量表,肌张力多为Ⅱ级,一个月后,多数病人肌张力为Ⅲ级,这给病人的康复训练带来很多麻烦!治疗师做手法治疗时,会比较辛苦,处理这些问题,首先要多多鼓励病人,取得患者配合,然后采取强制运动疗法和引导式教育训练,比如处理上肢时,病人总是习惯于患手抓点东西,这个一定要纠正,治疗师可以通过被动运动,强制纠正患手的非自主运动,当然,有些病人是很不听话的,为了达到理想的疗效,必须严格要求,坚决杜绝非自主运动的出现!
十分钟后,再要求病人主观去控制上肢,以完成主动运动功能。反复训练三到四个月,多数病人的主动运动功能会大大改善!
下肢的恢复会比较麻烦,更多的病人,下肢没有上肢恢复的快,病人和家属都会很着急,治疗师一定要做好病人的心理辅导,树立康复的信心,由于意识和运动的分离,病人配合治疗师完成下肢诱发训练会很辛苦。治疗师可以通过运用Brunnstrom法,降低训练难度,提高训练效果!若是训练半个月,下肢仍然不能抬离床面,就需要更换治疗方案。比如,直接领病人训练站立平衡,功能好一点的患者,治疗师可以直接辅助病人进行步行训练。奇怪的是,很多病人,虽然下肢不能抬离床面,也能很协调的完成步行功能!
最后,归纳一下,针对这种意念运动性失用症的病人,认知训练和引导式教育训练是功能治疗的基础,如果患者确实不能配合,就需要强制训练,疗效还是很显著的,很多病人可以完成社区步行,以及独立进食和上厕所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718